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的基本特征PPT概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降水季节变化大 雨热同期 我国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危害范围广 我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 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大陆性气候强 气候复杂多样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 *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旱涝灾害频繁 合作探究 2.季风气候有何影响? 1.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有哪些? 海陆位置、季风、地形等因素 1.气温的分布 2.温度带的划分 3.干湿地区的划分 4.我国主要气候类型 5.我国主要气候特征的影响 二、气候复杂多样 P34活动1 1.纬度位置越高,等温线标注的度数越低;离冬季风源地越近,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1月00C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 0℃ 秦岭 淮河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冬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漠河 海南 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是纬度因素 8℃ 0℃ —8℃ —16℃ 16℃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 夏季气温最高地区: 青藏高原 吐鲁番盆地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 P34活动1 1.纬度位置越高,等温线标注的度数越低;离冬季风源地越近,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P34活动2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区域。 正午太阳高度角 白昼时间 北方 南方 较小 较大 较长 较短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活动3: 影响冬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纬度因素、 季风气候、地形因素 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差异,对于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活跃生长。人们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叫做活动积温。活动积温反映了各地的热量状况,是划分温度带的重要指标。根据各地的活动积温情况,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可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2、温度带的划分 人们把≥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活动积温反映了各地的热量状况,是划分温度带的重要指标。 根据各地的活动积温情况,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可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区。 1.我们红河州属于 带。 2.秦岭---淮河线大致与 相一致。 3.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相一致。 4.兼跨四个温度带的省区 。 5.有热带的省区: 、 、 、 。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暖温带 甘肃省 云南 广东 海南 台湾 天山----长城 我国种植作物及其熟制 普遍种植喜凉作物,一年一熟 普遍种植喜温作物,两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棉 花 普遍种植喜热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喜热作物:水稻、甘蔗、油菜 喜凉作物:春小麦、马铃薯、甜菜、大豆 喜温作物:冬小麦、棉花、花生 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还表现在各地的干湿状况差异很大。 人们通常根据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衡量该地气候的干湿程度。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3.干湿地区的划分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该地区就湿润。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该地区就干旱。 1.我们红河州属于 区。 2.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属于 区。 3.我国兼跨四个干湿地区的省 、 、 。 4.秦岭—淮河线基本上和 分界线相一致。 湿润 湿润 甘肃 西藏 内蒙古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降水量对植被类型的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气候千差万别。 从总体上看,我国东部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西北内陆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