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试卷.doc

发布:2016-12-11约6.8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单选 1.用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备或者具备程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 A.考核性测评 B.诊断性测评 C.配置性测评 D.开发性测评 2. 素质的第一个特性,原有基础作用性,是指素质对个体行为发展与事业成功( )。 A、仅是充分条件 B、仅是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综合性条件 3、个体的素质是在_____、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生不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 A.遗传 B.教育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 4、人员测评的侠义解释就是人员( )测评。 A、绩效 B、素质 C、身体 D、心理 5.配置性测评的目的是以所配置的________为依据,寻找合适的被配者,整个测评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的而展开的。( ) A.素质要求 B.能力要求 C.职位要求 D.任职资格 A、形式 B、实质 C、当量 D、顺序 6. 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中的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 A、考核性 B、选拔性 C、配置性 D、诊断性 7. 人员测评的内核就是人员( )测评。 A、绩效 B、素质 C、身体 D、心理 8、以选拔优秀人才为目的素质测评是( )测评。 A、开发性 B、选拔性C、配置性 D、诊断性 9、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素质开发中的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是( )。 A、考核性 B、选拔性C、配置性 D、诊断性 10、人员测评的侠义解释就是人员( )测评。 A、绩效 B、素质 C、身体 D、心理 11、素质的第一个特性原有基础作用性,是指素质对个体行为发展与事业成功( )。 A、仅是充分条件 B、仅是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综合性条件 2.主观性测评指标往往没有客观性的数据与结果,在测评计量时,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来确定该指标的_________水平。( ) A.分数 B.点数 C.等级 D.比率 13.等距量化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_________,然后在此基础上才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值。( ) A.相等 B.不相等 C.相反 D.相似 17.人员素质测评的客观基础也就是进行人员测评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之间存在差异,二是人员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 A.测评工具 B.测评方法 C.测评指标 D.职位类别 24、二次量化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刻画,称为( )。 A、形式 B、实质 C、当量 D、类别 25、人员素质测评量化,即用( )描述素质测评的过程 A、符号 B、数学形式 C、字母 D、类别 26.从数学角度看,人员素质测评量化的实质就是通过素质测量法则在个体稳定的行为特征空间与某一向量空间之间建立起一种________关系,使定性评定中不便综合处理的行为特征信息得到统一的数学处理。( ) A.同态 B.异态 C、空间 D、向量 27一次量化是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因而也可称之为( )量化。 A、形式 B、实质 C、当量 D、类别 28、等距量化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 ) A.相等 B.不相等 C.相反 D.相似 29、二次量化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的定量刻画,称为( )。 A、形式 B、实质 C、当量 D、类别 30、人员分析的结果就是要产生个人的( )清单,包括有关工作的能力、技能、知识品性及其他个人属性。 A、能力 B、素质 C、体质 D、智力 30、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个性特性的英文缩写是( )它是指与工作有关的个人特征。 A、KSAO B、DOL C、GET D、PAQ 31.人员素质测评的客观基础也就是进行人员测评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之间存在差异,二是人员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 A.测评工具 B.测评方法 C.测评指标 D.职位 32.认知测验可以按其具体的测验对象分为成就测验、智力测验和_________测验。( ) A.知识 B.技能 C.品德 D.能力倾向 33.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尚未出现过的例子,是衡量理解的标志。因此,理解有三种不同的水平,即直接理解、迁移理解与_________理解。( ) A.间接 B.差异 C.运动 D.类同 34、品德结构,从心理学维度看,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