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议论文的论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写好议论文的论据
篇一:如何写好议论文之论据
如何写好议论文之论据
1、论据定义。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它是议论文的血肉。它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点因为有了论据支持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有说服力。论据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史实、经验和统计数字等,这种论据通常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说服力。二是理论论据,包括各种科学原理、定义、定理、定律,以及被公认的名言、格言、谚语等。不论是哪一种论据,要想做到有很强说服力,必须注意准确、典型、鲜活。准确,就是要真实可靠,不论是叙述事实,还是引用别人的话,都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有半点出入;典型,就是要使所使用事例或理论具有代表性,具有普遍适用性,要能恰如其分地与论点结合。
鲜活,就是要使用尽量能体现时代性、生活性的事例,即使是使用一些历史事例,前人使用过的事例,也要能与现实生活结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论据的搜集、整理、使用。
学生作文,普遍性的毛病就是论据缺乏。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事实论据搜集、整理。
(1)关注现实,注重日常积累。要养成读书看报并随手摘录的习惯。对于一些故事性读物,应在熟悉故事情节基础上,特别留意人名、地名、时间等细节。考生论据不准确,往往就是这些细节失真。对于生活中的重大新闻事件,要注意深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停留在表面。对于理论论据,特别注意。数据要精确无误,语言准确背诵。
(2)要注意利用古典诗词作为论据。
古典诗词可以作为论据来使用。
使用古典诗词,有一些方法需注意。
a、存同去异,断章取义,每一首诗词,都有它独特的意境与主旨,不可能与我们的论点完全吻合,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有“断章取义”的必要,引用其中一句或几句与我们话题有关的诗句作文论据。有些时候,我们把与同一话题有关的诗句集合在一起,概括使用。就需要抛开每首诗独特的意境主旨,取其相同或相关的一面。
示例: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浓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花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而待今朝,春风伴雨,红花却已是如团如簇,艳烈非常。
05年辽宁高考优秀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
作者思接古今,神游千载,从无数历史人物的身上撷去一个又一个鲜红艳丽之“花”,读之芳香四溢。试想,如果作者局限于《忆江南》《桃花源记》(“落英缤纷”出处)《蝶恋花》(“泪眼问花”处处)《如梦令》(绿肥红瘦出处)《葬花吟》的意境,不能跳出其间巧妙借用,又怎会有如此令人陶醉效果?
b、把诗句与事例巧妙结合。在使用有关人物的事实论据时,如能加入与人物有关的诗句,既可增加论据的力度,又可增加作品文化底蕴。
例如:陶渊明来了,用大笔一挥,赫然留下两个字:“隐逸”。他本是一个官,
在那时,出相入将封妻荫子似乎就是每个男人一生的全部。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毅然地退去官服,而执杖于南山。陶渊明一生的全部,不只那八个字,而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得,是“木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自然,是云雾缭绕间的南山,是满院飘香的秋菊。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明白,然而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绿色心灵中,难道不是早已注定了他那大笔挥就的两个字吗?
——05年高考山西优秀作文《大笔挥就人生》
在这段话中,作者熟练自如地引用陶渊明诸多诗句,体现了灵活自如的驾驭能力。
c、化用古诗词作为论据。
在充分理解“诗词”基础上,围绕话题,将其变化一种方式进行再现,谓之化用。
示例:
是“前村深夜里,昨夜一枝开”的梅吗?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梅吗?你艳丽的红、骄人的媚似乎应该绽放在情理之中的春天,然而你却出人意料的在“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的刺骨寒风中孤傲而开。在银白的世界里,你注定是孤独的;在绵远的历史里,你不愧是铮铮的。于是那“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的傲骨又在情理之中了。
山西05年高考优秀作文《知与谁同》
这段话成功化用王安石、陆游等人的咏梅诗,关键就在于抓住了“梅”不畏严寒的孤傲精神,抽取相关诗词意境巧妙转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对古典诗词的利用,要旨在于“活学活用”。考生可在背诵名篇名句时,有意做做这方面的练习。比如,把涉及到相同自然物的诗歌(句)集中比较;把相关主题诗歌进行归并;搜索有关理想、奋斗、爱国等诗句。
(4)分类归纳、背诵一定量的名言警句。
古今中外名言警句太多,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别选取并背诵。比如美德(谦虚、诚实、爱国等)、奋斗(拼搏、坚持、勤奋等)、幸福(家庭、个人、奉献等)、再如劳动、纪律等;也可以结合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