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种用值评定 —表型选择.ppt

发布:2018-10-13约4.01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六章 种用价值评定 —表型选择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一、个体选择 1、概念 依据个体本身的表型值进行选择.。具体说,选留或淘汰种畜,主要取决于个体生产性能或某种经济性状的优劣,优者留种而劣者淘汰。 相对于家系而言,个体选择也可以叫做群体选择,即在群体范围内挑选最优秀者。 个体性能资料通常能从其亲属资料中得到补充,如作为个体系谱组成部分的双亲、全同胞或半同胞,或它的后裔。 根据个体本身性能而进行的个体间比较也常常称为性能测验(performance test)。 2、个体选择的适用范围 个体选择方法简单易行,历来为育种者所普遍采用。 实践证明,只有对于遗传力中等以上的性状,个体选择才能得到较大的选择反应,选择效果才有可能比较理想;对于遗传力低的性状,由于选择反应不大,个体选择的效果一般不能确实肯定。 一般经验认为,个体选择对于遗传力为0.20以上的性状是适宜的。 3、个体选择的选择进展 ?2A——育种值方差 一般来说,通过提高选择强度而获得更大遗传改进量的潜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要提高选择强度,就要加大选择压力和选择差,这就要减少留种数量;而留种数量太少时,容易发生近交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对于表型标准差的大小,也要具体分析,过大的标准差可能存在着与环境离差太大的问题。 通过提高遗传力而获得更大遗传改进量的潜力也有限,因为对于一个特定性状来说,要提高其遗传力不容易,只有尽可能控制饲养管理条件,减少环境影响变异,以提高估计遗传力的可靠性。 因此,育种实践中,要全面考虑选择强度、表型标准差和遗传力大小的问题。 二、家系选择 1、概念: 家系(family):来自共同父母的同胞群。同父同母者称全同胞家系;同父异母(父系家系)或异父同母(母系家系)者称半同胞家系。 家系选择(family selection):根据家系的平均表型值(家系均值)进行选择。具体说,选留或淘汰种畜,并不是以个体表型值的大小为依据,而是以家系均值的大小为依据,以家系为单位进行选择,整个家系要么被选准,要么被淘汰。因此,也叫家系间选择。 在家系选择中,只根据家系均值Pf,而不考虑家系内偏差PW。个体表型值除了作为家系均值的组成因素外,它本身在选择上没有特别的意义。育种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家系的选留或淘汰标准,高于标准者为优秀家系,是选留对象;低于标准的为普通家系或较差家系,是淘汰的对象。 2、家系选择的适用范围 ①所选性状的遗传力低 ②由共同环境造成的家系间相似程度不高,即家畜间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造成时. 当共同环境因子造成家系成员间很相似时,家系选择无效,因为此时家系间表现出的差异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的,而选择的目的是区别遗传原因产生的差异。 ③家系较大时,家系选择优于个体选择。 共同环境条件下,家系平均观测值可能接近于基因型值。家系中的成员数越多,这种估测效果越好。 选择完整的家系可能减少在下一代双亲之间出现的家系数量。对任一给定的选择强度,与个体选择比较,家系选择会提高近交率。 后裔选择和同胞选择是家系选择的两种特殊形式。当所选性状不能在个体上直接测量时,这两种方法具有特殊的价值。 育种实践中,种公羊、公牛的选择也多采用后裔选择和同胞选择。 3、家系选择进展 Rf——家系选择的遗传改进量; i——选择强度; ?f——家系均值标准差;h2f——家系均值遗传力。 ?p——表型标准差;n——家系数 r—组内相关 MSB—组间均方 rA——遗传相关 当家系足够大时: 三、家系内选择 1、概念 家系内选择(within-family selection):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的离差而进行的选择,即从每个家系中挑选个体表型值高的个体。 根据家系内偏差Pw进行选择,而完全不考虑家系均值Pf的高低。 这种方法对下一代而言,至少保留了每个家系中的一个成员,所以,家系内选择对减缓将来畜群近交问题大有益处。 2、适用范围 当家系间的差异主要由环境差异(可能因为不同的家系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引起时,家系内选择最为有效。这种情况为寻求家系内遗传差异,例如组成家系的同胞之间的差异,提供了更多机会。家系内选择通常用于多胎动物,如猪、鸡。 3、选择反应 假定有36个个体组成的群体,它们来源于6个家系,每个家系有6个个体。从中选择12只公羊,不同的方法其结果不一样。 四、系谱选择 1、系谱的概念 系谱(pedigree或family tree,也叫谱系,或家谱):是记载种畜祖先的编号、名字、出生年月日、生产性能、生长发育表现、种用价值和鉴定成绩等方面资料的文件。 系谱上的各种资料,来自日常的各种原始记录。系谱一般记载3~5代,这已足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