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审计据与审计工作底稿.ppt

发布:2018-10-13约7.28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证据的涵义、特点与分类 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收集、鉴定、综合)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作用和种类 审计工作底稿的结构和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与复核 同学们重点掌握: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及二者关系; 审计证据的特点、收集的方法和鉴定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和复核。 审计证据的涵义 涵义:审计证据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获取的真实凭据,用于证实或否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公允性、合法性的一切资料。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整个审计过程就是收集、鉴定、整理和分析审计证据的过程。 审计证据的分类 审计证据的分类 实物证据通过监盘法和观察法取得,在证据中所占比重较小。 书面证据通过审阅法与复核法等取得,所占比重较大。 口头证据可通过查询法取得,证明力较差。 环境证据是对审计事项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其证明力一般,不属于主要证据。 直接证据是对审计事项具有直接证明力,能单独、直接地证明审计事项真实性的证据。其证明力强。 间接证据需与其他证据结合使用。 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审计人员自己获得的证据比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 审计证据的特点 --同审计目标和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有关 --对结论有重要影响 两因素:事实的性质和金额 --客观存在的事实 --证据及其来源真实可靠 --即充分性 与项目的重要程度有关 与审计风险有关 与证据的类型有关 与获取途径及审计人员的经验有关 审计证据的收集 收集审计证据的具体要求: 充分性 成本效益性 重要性 相关性 审计证据的收集 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 检查法--审阅和复核,得到书面证据 监盘法--得到实物证据 观察法--得到实物证据和环境证据 查询与函证法--得到口头证据、书面证据 计算法--复算 分析性复核法--比较分析 比率分析 趋势分析 注意事项 作为证据用的证明上的签章、日期应当齐全; 证据与证据之间不能存在矛盾 ; 证明用纸应当正规,不得用其它不相干单位的信笺书写; 证明以打印为好,不得用铅笔书写,不得出现两种笔迹,文字要求工整;不得存在涂改、加行等问题; 从企业取得的证据一定要有企业的公章; 收到的传真件及网上下载的文件要复印并要企业加盖公章。 审计证据的鉴定 鉴定证据的内容(与证据特点有关): 客观性 真实反映,时间、地点、事实确切 充分性 数量多的证据比数量少的证据充分 质量高的证据比质量低的证据充分 数量足、质量好的证据体系比个别、分散的证据充分 相关性 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相关 审计证据的鉴定 可靠性 书面证据比口头证据可靠 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 审计人员自己获得的证据比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 内控制度较好时的内部证据比较差时的内部证据可靠 不同来源的证据能相互印证,其证据更可靠 重要性 与影响审计结论的程度有关 往往以价值作为评价依据 经济性 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思考题 注册会计师王红通过对CA公司存货项目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后,发现该公司存在下列五种可能导致出现错误的状况:  (1)所有存货未经认真盘点;  (2)接近资产负债表日前入库的A产品可能已计入存货项目,但可能未进行相关的会计记录; (3)由××公司代管的甲材料可能并不存在; (4)××公司存放在CA公司仓库的乙材料可能已计入CA公司的存货项目; (5)本次审计为CA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审计。 要求:根据上列情况分别指出各自的审计程序、审计目标和应收集哪些审计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与作用 涵义:审计工作底稿指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 作用: ¢ 有利于组织协调审计工作 ¢ 有利于形成审计结论和发表审计意见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