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作业准备 1
3.1内业技术准备 1
3.2外业技术准备 1
4.技术要求 2
5.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
5.1施工程序 2
5.2工艺流程 4
6.施工要求 5
7.劳动组织 7
8.材料要求 8
9.设备机具配制 9
10.质量控制及检验 9
10.1质量控制 9
10.2质量检验 10
10.2.1 主控项目 10
10.2.2 一般项目 12
11.安全及环保要求 12
12.其他注意事项 14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部隧道施工。
2.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10]241号
5)相关设计图
3.作业准备
3.1内业技术准备
认真学习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深入工地做好施工调查,核对工程地质是否符合实际。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方案措施包含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风险评估等。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2外业技术准备
开工之后首先修筑临时施工便道,架设施工供电线路,铺设供水管道,砌筑洞顶截水沟,开挖洞口段土方,洞口场地进行平整。
修建生活房屋,备齐生活、办公设施。
修建变电站、钢筋加工厂、型钢加工厂、拌合站、空压机房、水池等施工设施,同时备齐发电机、移动栈桥、防水板台车、二衬台车、喷锚机、自卸车,挖掘机、装载机等设施。
对工程上的材料(钢材、沙石骨料,速凝剂)抽样检测,报监理验收,并确定喷混凝土的配合比。
采用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系统,对前方围岩进行超前探测,分析围岩的各种性能指标,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在隧道地表布置沉降观测网。
4.技术要求
双侧壁导坑法就是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中间剩余部分。其原理是:把隧道大断面分成多个小断面施工,每个断面单独掘进,最后形成一个大的隧道,且利用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短时间的自稳能力,采用网状支护形式,使围岩和土层表面形成密贴薄壁支护结构,且用中隔壁承担部分受力。
隧道施工严格按照“先探测、管超前、非爆破、严控水、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早衬砌”的原则组织施工。并通过围岩量测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在隧道开挖前,对隧道地表中线四周范围进行勘察,对地表冲沟、深井、滑塌、陷穴、地表附着物等不良地质情况进行统计,并按里程桩号逐一登记、拍照,尤其是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等大型构筑物地段,施工中应加强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确保隧道安全、顺利通过。? 边墙、仰拱或底板等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开挖后应按设计要求的量测项目及频率进行围岩量测,及时反馈量测信息。?
5.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5.1施工程序
双侧壁导坑法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先开挖一侧导坑,及时进行初期支护,每个循环开挖长度控制在1~2榀拱架距离即(0.6~1.2m)。待导坑掘进10~15m距离后即可进行另一侧导坑施工,此时两侧导坑可以相互独立作业继续往前掘进。当两侧导坑超前中槽部位10m左右即可进行拱部开挖,开挖预留核心土平台便于修边和初期支护的施工。然后即可进行下台阶的开挖,以及仰拱施工。
5.2工艺流程
6.施工要求
工序一:①部开挖前沿临时钢架外侧施作Φ25中空注浆锚杆进行预加固,中空锚杆长4.5m,纵向间距3.0m,环乡间距0.4m. 开挖采用人工开挖为主,挖掘机配合开挖,开挖①部后先喷5㎝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然后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按设计初喷4cm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后安装初期支护钢架(I20)和侧壁临时钢架(I18),安设工18横撑,并在钢架脚部和墙中打设Φ50锁脚钢管固定钢架,锁脚钢管长4.5m、每处纵向间距0.6m,锁脚锚杆每处4根。钻设侧壁临时钢架Φ22砂浆锚杆、初期支护系统锚杆,铺设钢筋网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28cm)。
工序二:在①部掘进2~3m后,开挖②部。开挖采用人工开挖为主,挖掘机配合开挖,开挖②部后施作②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即按设计在导坑周边初喷4cm混凝土,架设初期支护钢架(I20)和侧壁临时钢架(I18),钻设初期支护系统锚杆、铺设钢筋网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28cm),侧壁钢架(I18)处喷设混凝土至设计厚度(15㎝)。
工序三:在部掘进(2~3m)后,开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