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课工作的几点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复课工作的几点思考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在地市教育局、教研室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我县和全市兄弟县区一样,坚持德育为首,立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扎实抓好高考复课工作,共为高等学校输送了6744名本科大学生,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人才,又促进了商南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2007年,高考二本上线人数第一次突破700大关,理工类二本上线绝对数连续十二年稳居全市第一名,文史类二本上线第一次突破百人大关,唐晓以674分的总成绩勇夺全市理工类第一名。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饱含着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辛勤汗水。为了总结高考复课工作,寻求高考复课策略,我就高考复课工作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与各位商榷。
一、紧抓管理,常促落实
质量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校长立身之本,教师立业之本,学校生存发展之本,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教育???的共识。因此,要把高考复课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向管理要质量落在实处。要充分发挥学校高考领导小组在高考复课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年级组长、班主任在复课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管理作用,发挥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在复课工作中的研究指导作用。以常规管理为纽带,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整体意识,加强学科之间的协调,营造教师之间彼此尊重、相互支持、和谐共事、文人相亲的复课氛围。高考复课“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关键在落实”。各校高考复课领导小组、高三年级组、学科备课组及每位任课教师,应牢抓备、讲、批、辅、考、评、补、研各个环节,步步为营,稳抓稳打,切实将师生集体智慧形成的复课方案、复课策略、复课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对高考复课工作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时时抓落实,事事抓落实,力争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降低起点,夯实基础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教育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试题难度降低。因此,高考复课中适当降低教学起点,抓牢基础知识教学,对于大幅度提高二本上线人数是非常有效的。降低起点,就是降低过高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大多数学生上,而不是少数的所谓尖子学生,努力实现“水涨船高”效应,而不是“水落石出”的败局。促进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面向全体理念的体现,只有面向全体,培优工作才会有广阔且深厚的土壤。
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命题十分重视基础,凡是基础扎实的学生一般都能考好,考生之间分数的差距主要不是在难题上拉开,拉开差距的倒主要是基础题和中档题。对学生而言,应该着力提高基础题和中档题的得分率。因此在整个高考复课过程中,教师都应坚定不移地抓好基础,老老实实地打牢基础,“基础知识讲解到位,基本技能练习到位,基础题目训练到位”,确保教学中在知识和技能上不留空白点,不煮“夹生饭”,高考中基础性题目不失分或少失分。要根据高考要求和本校学生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基础知识复习贯穿于整个复课的始终,切忌超越学生实际的复课目标,切忌脱离考纲的备考要求,切忌进行偏题、难题、怪题的重复训练,反对单纯地赶进度,用大“运动量”试题训练取代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等错误做法,切实立足基础,夯实基础,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不同类别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升学目标。重点中学既要获得二本上线的大面积丰收,还要注重名优特尖子生的培养;普通高中应在提高专科上线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二本上线率。各班可根据学生高二期末考试成绩,摸清家底,对高三学生划分为不同类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确立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策略:对优等生,力促冒尖,多激励,勤指导,开“小灶”;对弱科生,治跛冲本,多关心,常疏导,“对症下药”;对差生,加强管理保稳定,多观察,多了解,多谈心;对艺体特长生,争取文化课成绩和术科成绩双上线。每位教师都要牢固树立“决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的最好发展服务”的理念,满腔热情的精心培养每一位学生,把“抓中档,促两头,抓临界,促上线”的复课策略落到实处,争取大面积提高,使高三每块“云彩”都下雨。
四、精选习题,强化训练
教师要依据大纲、课标和考纲,结合学情,“下海”精选习题,确保训练的质量。习题要有典型性、代表性,要少而精、精而优,能体现知识主干及综合能力训练,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对于习题的处理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力戒“复习课炒冷饭,练习课题海战,讲评课对答案”的错误做法。通过精选试题,强迫学生练笔,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克服“粗心惹祸,大意失分,会而答错,对而不全”的毛病,达到做一个题目,学一种方法,学会一类,串通一片,举一反三的效果,确保低档题不失分,中档题拿高分,高档题多拿分。教师在解题时思路和步骤应规范化、示范化,可运用重点讲解、归类讲评、思路点拨、学生归纳等多种有效的方法,讲出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