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课标人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学)案.doc

发布:2018-10-19约4.3万字共8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WORD资料 下载可编辑 技术资料专业分享 1.观潮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学生自学。    2、交流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声   形           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11观潮  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           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提纲式)   4、小结。 三、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