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25-03-31约2.9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1

第2节弹力

【设计理念】

“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实力、试验实力、初步的分析、概括实力和应用物理学问解决简洁问题的实力。”这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本节课的设计宗旨。实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探讨问题的思维习惯。培育他们对人类学问的深厚爱好、剧烈的求知欲望以及形成创建思维实力。

【教材分析】

“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一种较“困难”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胡克定律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材依据初中学生的实际须要动身,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相识和运用上。这种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三维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了解弹性、塑性在生活中方的应用

(2)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3)正确运用弹簧测力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育学生在实践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或新器材中的科学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运用。

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采纳“探究式”教学模式,边试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

【仪器材料】

老师用:弹簧、拉力器(一个)、弹簧测力计(三个、不同构造)、钩码(200g的两个)、小车

学生用:橡皮筋、橡皮泥、白纸、弹簧、直尺、弹簧测力计、木板。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演示试验

(1)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变更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复原原状,小车向右运动,

设计意图:从力变更运动状态入手,让学生视察形变后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带着疑问学习本节课的学问。设疑激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弹性、塑性;弹力概念的建构

活动一: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试验,同时完成学案学问点一的相关内容。

试验1、用力压尺子,体会尺子对手的反作用力,撤去外力后,视察尺子的变更。

试验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反作用力,撤去外力后,视察橡皮筋的变更。

试验3、有力捏橡皮泥,有何感觉?撤去外力后,有何变更?用力握白纸呢?

问题1、什么样的物体,在挤压时,会明显的感觉它对我们的手有相反的作用力?

问题2、由此推想可知,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入手去感受物理学问,意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育探究物理奥妙的爱好。

三、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关系

活动二

试验1、让几个小组分别派代表上台拉拉力器,登记拉力器拉开的长度,学生视察得出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的关系

试验2、取一根小弹簧,让一名学生上台,先在弹性限度内拉,然后超过弹性限度拉这根弹簧,视察这两种状况下,弹簧是否都能复原到原来长度。

设计意图:为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学习做学问打算,养成动手试验学习物理学问的习惯。

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运用

1、小组制作完成后,请其中一组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组的制作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为学习弹簧测力计的运用做学问打算,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的创建实力和创新精神。

2、小组自学课本“弹簧测力计的运用”并完成学案上的相关学问。

活动三、学生明确弹簧测力计的运用后,分组探究,练习运用弹簧测力计。

试验1、感受1N、2N、5N的大小

试验2、用测力计拉小车在木板上匀速前进,读出拉力大小

试验3、测出头发被拉断的拉力大小

设计意图: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结构、运用方法的探究与相识,了解一般仪器的运用方法,培育应用的实力。。

五、作业

查阅资料或亲自调查,了解不同种类的弹簧秤并学会运用它们。

六、板书设计

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性变,不受力时又复原原状的特性。

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原理: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

弹簧测力计制作(构造):弹簧、指针、刻度板、拉钩、吊环、外壳

(1)视察测力计的量程及分度值,加在测力

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运用(2)运用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

(3)运用时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一样。

(4)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