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2节 弹力 教案 .pdf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第2节弹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
(2)知道什么是弹力,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发生形变后的状态,明确物体具有弹性和
塑性的区别。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推理和分析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3.科学探究:
(1)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提出问题,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去
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的关系。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在探究过程中学会
使用弹簧测力计。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观察生活中弹力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的
品质和爱护仪器的科学伦理道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第1页共6页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
意事项。
教学用具
橡皮筋、直尺、弹簧、气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导入
情境展示多媒体展示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板跳水等场景。
思考:蹦床、蹦极中的运动员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
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今天我们
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弹力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1.用力压直尺,体会直尺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直尺
的变化。
实验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
橡皮筋的变化。
总结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来的形状,物
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提问将橡皮筋拉长后能将粉笔头弹出去,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
第2页共6页
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形变的同时,你
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总结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
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补充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
其实质都是弹力。
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
的力拉,观察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状吗?
总结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
状。
拓展当手用力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会发生形变吗?
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讲述: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只是形变的
明显程度不同。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如弹簧的伸长或缩短),可以很容
易看到形状的改变;有的形变微小,需要用特殊的方法才可以观察到。
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图1),利用细管中液面
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图2),都是把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
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叫“转换法”,这是
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用较小的力用较大的力
图2
第3页共6页
补充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探究点二弹簧测力计
过渡提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
就越长。利用这个理,能否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展示实物或多媒体展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中测量
力的大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