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角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docx
7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7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7角的性质和特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建立对7角的直观认识,为后续学习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7角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角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二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图形和颜色有较强的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模仿和直观操作上,学习风格偏向于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角的概念时可能遇到困难,特别是对于7角这样的非标准角,他们可能难以把握其特征。此外,学生在进行角度比较时,可能会因为缺乏直观的度量工具而感到困惑。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7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演示法: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7角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角、比较角的大小,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7角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和动画展示7角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工具:使用量角器等工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7角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今天我们要进一步认识一个特殊的角——7角。那么,你们对7角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
(教师)很好,大家已经对7角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7角的特点和性质。
二、新课讲授
1.观察与描述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7角模型,观察一下它的形状和特征。
(学生)...
(教师)很好,大家观察得很仔细。7角由两条射线组成,这两条射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顶点。7角的两条射线分别叫做边。
2.比较与分类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将7角与其他角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到位。7角与其他角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7角的两条边是相等的。这种角我们称之为等腰角。
3.角的度量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量角器来测量一下7角的度数。
(学生)...
(教师)很好,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测量角的度数。7角的度数是多少呢?
(学生)...
(教师)正确,7角的度数是70度。这个度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7角的大小。
4.角的画法
(教师)最后,请同学们尝试自己画出7角。
(学生)...
(教师)很好,大家已经掌握了7角的画法。在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顶点;其次,画出两条射线,使它们相交于顶点;最后,标注角的度数。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看看谁画出的7角最准确。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7角的概念、特征、度量方法和画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以下几点:
1.理解7角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测量和画出一个70度的角;
3.能够区分等腰角和其他角。
五、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后,用家里的物品制作一个7角模型,并观察它的特点。
2.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六、课堂反思
(教师)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在测量和画角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相关知识。同时,我也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知识点梳理
1.角的基本概念
-角的定义: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角的组成部分:顶点和两条射线。
2.角的类型
-直角:两条射线垂直相交,形成的角是直角,度数为90度。
-锐角:两条射线相交,形成的角小于90度。
-钝角:两条射线相交,形成的角大于90度。
-平角:两条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形成的角是平角,度数为180度。
-周角:两条射线重合,形成的角是周角,度数为36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