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网络教育美学概论课程考试练习题.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美学学科的角度评价鲍姆嘉通在美学上的贡献。
答:美学标志性的起点是 1735 年鲍姆嘉通在他的博士论文 《关于诗的若干前提的哲学沉
思录》中提出美学的学科概念; 1742 年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开设了一门“美学”课; 1750 年出
版了《美学》第一卷,故美学史上通常把这一年称为美学学科开端年。只有两百六十多年。
因此也有人称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
我们认为鲍姆嘉通的贡献很大,但担不起美学之父的称号。第一,美学学科的历史并不
是从他开始的;也就是说从学科命名来说,他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是,美学在几千年之前,
已经有研究、有思考。从西方来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这些思想界家就已经在思考、
讨论美这个问题,我们中国老子、孔子、庄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两千多年前就开始
讨论美这些问题。从命名来看,确实与他相关。在鲍姆嘉通时代,美学学科有三个名字,一
是艺术哲学,一个是美的科学,另一个是美学。在他开设了美学这个课程之后,很长一段时
间内并没有称为通用的标准名字。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费舍尔才正式把这个学科命名为美学。
所以,他的贡献是提出了这个词,后来采用了这个词,我们沿用了这个词。因此,从命名的
角度看,他是有贡献的。第二,他对美学学科的理论贡献非常有限。他与同时期的美学家相
比,其思想理论上的进展非常小,他讲的美学内容都是一些旧的东西,没有新的东西。甚至
与以前的一些美学家入柏拉图、中世纪的一些美学家相比,也相形见绌。所以,美学家这个
称号,他可能担当不起,但有人这么称呼他,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未尝不可。
意象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
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美感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地方?举例说明之。
答:美感过程就是意象的产生过程,而意象不是实有之物,是创造之物。所以,美感必
有创造性。我们平时说文学艺术是创造、创作,而我们平时生产是用制作。我们人类在实体
世界基本不能创造,只能制作;但在文学艺术领域可以大肆进行创造、创作。文学家、艺术
家在进行创作时,有审美活动,会创造出一个意象。读者在观赏艺术作品时会将意象还原出
来,这一还原出来的意象带有读者的创造,也具有创造性。所以,美感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
程。
以审美风尚的理论分析“盛唐气象”。
答: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审美风尚又称为时尚,在某种
程度上,时尚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为整个社会
的一种精神的气氛。比如说我们现在当下,人追求的基本上是两个东西,一个是钱,一个是
权,这个就是我们时代的风尚。世界上很多人称我们为经济动物。当某个人因为钱、权出事
时,大家异口同声的谴责,但当我们身处其境时,又象他一样不择手段。这个就是时代文化、
时代追求所造成的。
我们以唐代的审美风貌为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国威强
盛,气势恢宏,是个开放的时代。那种时代、那种环境,那种博大的辉煌的气象,那种声威,
那种兼容并包的伟大的气魄,那种自由的精神,对唐代人的理想志趣,行为方式,审美追求,
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盛唐时期,是名副其实的青春盛世,展示一个雄浑
博大、五彩缤纷的意象世界。这个就是学者所说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这个概念,是对盛唐
时代审美风貌的极好的一个概括。唐代的雕塑艺术就是这种盛唐气象的典型的表现。譬如顺
陵(武则天母亲墓),它有两个狮子,一个是坐在那儿的狮子,一个是走的狮子,其气象之
雄浑,无与伦比。
休闲中怎样追求审美?
答:所谓休闲,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人的一种以文化创造、
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
文化世界,拥有休闲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就是从无休止的劳作中摆脱出来,随心所欲,以
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与各种社会境遇随遇而安,独立于自然及他人的束缚,不受束缚,以
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地生存。
休闲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玩”字,玩儿就是自由的,玩儿是没有功利的,没有目的的。
比如小孩子玩儿,小孩子喜欢玩水、玩泥土,他是没有功利的,他没有目的。玩儿很容易过
渡到审美的形态,所以,在休闲文化中往往包含有审美意象的创造和欣赏,休闲文化活动所
展现的意象世界往往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交叉和融合。
“人莫若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
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清·张潮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把玩当成了人类文化的极致,把“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