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10.4《电容器的电容》教案.doc
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PAGE/NUMPAGES
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人教版(2019)物理必修三
10.4《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课题
10.4《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容器和平行板电容器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2)理解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3)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及影响平行板电容器大小的因素
(4)会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变化(难点:电势变化)
2.情感目标
体会使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的物理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知道电容器和平行板电容器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2)理解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3)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及影响平行板电容器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1)会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变化(难点:电势变化)
教学过程
1.整体教学思路及注意事项
本节课应着重强调电容的物理意义: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不是容纳电荷多少。
将电容器类比为水杯,电容类比为容积,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是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变化分析。应将同类型的题放在一起做。
本节课北荣会让学生感觉,突然和静电场知识有点脱离,没了那么强的连续性,进而粗心忽视。但这里是后续学习恒定电流、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等知识的基础。应对学生加以强调。
2.新课导入
容器,是用来盛装物质的。电容器,则是用来装“电荷”的。那么电容器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呢?才能把电荷装进并倒出?
3.讲解新知
3.1电容器
定义:由两个相互靠近又彼此绝缘的导体组成。
平行板电容器:任意两个相互靠近的平行金属板,在其中间夹入一层绝缘物质,就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充电:把开关S接1,电容器两极所带电荷量逐渐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当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不变时,电容器充电结束。
电容器上极板充正电荷(上极板自由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电源正极),电流方向为M到N;下极板充负电荷(电源负电荷通过导线流向电容器下极板),电流方向为P到Q。
充电结束后,电容器相当于断路。
放电:把开关S接2,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当电流表示数为0,电压表示数为0时放电结束。
3.2电容
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之比
定义式:。C的大小与Q、U均无关。Q为单个极板所携带的电荷量的绝对值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法拉(F),另外还有微法(μF)和皮法(pF),1F=106μF=1012pF
物理意义:表征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特性。
将电容器类比成水杯,则电容器的电容可类比成水杯的容积。
一个装满水的容积为1L的水杯,和一个没有水的容积为2L的水杯比较。装水本领依然是2L的水杯大。
因此,绝对不能把电容理解成储存电荷多少的物理量。
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和击穿电压
额定电压:电容器能够长期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击穿电压:绝缘介质被击穿时,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极限电压。若电压超过这一限度,则电容器就会损坏。
3.3平行板电容器决定式
对于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的决定式:,式中,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k为静电力常量,S为两极板正对面积,d为两极板间距离。
3.4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平行板电容器的d、S或者发生变化时,电容C会变化。进而Q、U、E、?随之变化。具体分析方法如下:
分析方法中的①:因U变化,d也可能是变化的,所以不能根据直接判断场强E的变化。变化后的,则
因Q不变,则有
动态分析:电势变化
如图,在电容器断开电源状态下,Q不变,改变两极板间距,E不变。
若负极板B接地(?B=0),则两板间电势处处为正。
移动正极板A,P点与零电势点距离(d)不变,由U=Ed知,P点电势不变。
B板上移,P点与零电势点距离(d)减小,P点电势减小,同理B板下移,P点电势增大。
如图,在电容器断开电源状态下,Q不变,改变两极板间距,E不变。
若正极板A接地(?A=0),则两板间电势处处为负
移动负极板B,P点与零电势点距离(d)不变,由U=-Ed知,P点电势不变。
A板下移,P点与零电势点距离(d)减小,P点电势增大(因均为负值)。同理A板上移,P点电势减小。
如图,在电容器连接电源状态下,U不变。
若负极板B接地(?B=0),则两板间电势处处为正。P点电势?P=Ed。
正极板A上移,E减小,P点与负极板距离(d)不变,由?P=Ed知,P点电势减小。
正极板A下移,E增大,P点与负极板距离(d)不变,由?P=Ed知,P点电势增大。
如图,在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