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实习教学大纲.docx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实习教学大纲
(AgriculturalArchitectureEnvironmentandEnergyEngineering)
一、前言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全学程实习环节教学共37周,包括数字化工程测绘实2周、工程训练4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2周、热工综合设计2周、生物质能生产实习3周、农业工程创新设计训练实习2周、节能低碳创新设计实习2周、生物质能工程设计2周、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实习2周、太阳能生产实习2周、毕业实习2周、毕业论文(设计)12周。通过实习环节教学体系,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为培养成拔尖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总体要求与学分分配
实践环节
学时(周)
学分
时间安排
数字化工程测绘实
20
2
第2学期
工程训练
40
4
第3学期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0
2
第4学期
热工综合设计
20
2
第5学期
生物质能生产实习
30
3
第5学期
农业工程创新设计训练
20
2
第5学期
节能低碳创新设计
20
2
第6学期
生物质能工程设计
20
2
第6学期
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实习
20
2
第7学期
太阳能生产实习
20
2
第7学期
毕业实习
20
2
第8学期
毕业论文(设计)
120
12
第8学期
合计
370
37
二、专业课程名称实习教学大纲
(一)数字化工程测绘实习(参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二)工程训练实习(参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实习(参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四)热工综合设计实习
开设学期:第5学期实习周数:2周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1.课程简介
热工综合设计是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理论的强化和应用,是对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制图等多门课程的综合。通过课程设计在强化对传热理论掌握的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热工综合设计手册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实际工程用热工设备的计算,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资料收集、设计计算、图纸制作的综合能力。
2.课程劳动教育
热工综合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前期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要求,独立完成换热器的设计,通过设计过程进一步了解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和设计规范要求,提升工科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设计思维,提升专业素养。
3.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熟悉常用换热器的结构型式、掌握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对标准换热器的选用原则。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热工设计的基本步骤、掌握获取设计数据的方法,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习地点及内容
(1)实习地点:校内。
(2)实习内容:换热器设计。
5.实习时间安排
第5学期,共计2周。
设计任务下达、讲解设计注意事项、明确设计过程。4学时
换热器热负荷计算,换热面积计算过程。3天
换热器选用及换热器管板和壳体设计计算。3天
换热器阻力分析计算及强度、刚度校核。1天
换热器装配图的绘制。2天
换热器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1天
6.实习具体要求
(1)完成换热器换热面积的设计计算。按照给定的换热器设计参数,依据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中的相关理论,利用热工设计手册查到相应的物性数据,计算出换热器冷热流体侧的换热量,得到换热器的热平衡计算式及冷热流体侧的表面传热系数,根据换热器设计步骤,计算出换热器所需换热面积。
(2)根据计算出的换热器面积,选用商业标准换热器。
(3)根据计算出的换热器面积,利用GB151-2014对换热器的管板及壳体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得到换热器的管板及壳体尺寸,对换热器作整体阻力损失及对换热器中管板和壳体作强度和刚度分析。
(4)编写设计说明书。
(5)绘制换热器装配图。
其中设计说明书包含以下内容:
(1)目录(标题、页次);
(2)设计题目(包括设计条件、要求等);
(3)换热器中物性参数的取值依据,换热面积设计计算过程;
(4)标准系列换热器的选用过程;
(5)换热管的选用和布置,管板的设计、计算,壳体的设计计算过程;
(6)换热器中管程和课程阻力损失分析计算过程;
(7)换热器中管板和壳体强度和刚度分析计算过程;
(8)参考文献
设计说明书格式应满足:
(1)设计说明书必须用蓝、黑钢笔书写,要求书写工整,文字简练、步骤清楚;
(2)计算内容要列出公式、代入数据、解出结果、标明单位,中间运算可省略;
(3)说明书中应编写必要的大、小标题,并在右上角注明所用公式和数据的来源(参考文献的标号及相应的页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