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导论考核大纲.docx

发布:2025-02-18约2.2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导论考核大纲

(IntroductionofAgriculturalBuildingEnvironmentandEnergyEngineering)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课程学时:8

课程学分:0.5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导论》是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是本专业本科学生首次接触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概论性课程,是引导学生认知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激发学生专业兴趣的重要环节。主要介绍生物质能源转化与利用的新发展与前沿知识,结合生态农业的实际应用,主要包括生物质高效转化成气体燃料、液体燃料、成型燃料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进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有向学生传达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使命,重点培养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责任担当。

二、理论教学部分的考核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质高效转化成气体燃料、液体燃料、成型燃料等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进展,与生态农业的结合模式,为其从事农业工程、能源工程、系统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技术应用方面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支持。

专题一农林废弃物热化学转化燃气技术

(一)学习目标

1.一般了解:农林废弃物零碳/负碳基本属性及主要特点。

2.一般了解:农林废弃物利用发展历程、利用方式与现状。

3.一般掌握:热化学转化制备高品质燃气的技术框架、原理与技术路线。

4.一般了解:农林废弃物热化学转化燃气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二)考核内容

热化学转化制备高品质燃气的原理与技术路线。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农林废弃物零碳/负碳基本属性及主要特点

2.领会:农林废弃物利用发展历程

3.分析:农林废弃物热化学转化燃气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4.综合:热化学转化制备高品质燃气的原理与技术路线

专题二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技术

(一)学习目标

1.一般了解:成型燃料及设备研究现状。

2.一般掌握:固化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新型工艺设备和产业化的概况。

3.一般了解:成型燃料燃烧发电、燃烧供热的典型案例。

(二)考核内容

固化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新型工艺设备。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成型燃料及设备研究现状

2.分析:成型燃料燃烧发电、燃烧供热的典型案例

3.综合:固化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新型工艺设备和产业化的概况

专题三生物液体燃料制备原理与技术

(一)学习目标

1.一般了解:生物液体燃料种类和用途。

2.一般了解:生物质提取液体燃料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现状。

3.一般掌握:液体燃料的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与联系。

4.一般了解:生物液体燃料发展趋势。

(二)考核内容

液体燃料的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与联系。

(三)考核要求

1.识记:生物液体燃料种类和用途

2.领会:生物质提取液体燃料的主要方法和研究现状

3.分析:生物液体燃料发展趋势

4.综合:液体燃料的不同制备方法的原理与联系

专题四生物质高效转化气体燃料制备技术

(一)学习目标

1.一般掌握:生物质发酵制沼气的产量提升手段和影响因素。

2.一般掌握:生物质制氢和热化学制氢存在的问题及其进步性。

3.一般了解:生物质氢烷联产的原理及研究意义。

(二)考核内容

生物质发酵制沼气的影响因素与生物质制氢存在的问题。

(三)考核要求

1.识记:生物质发酵制沼气的产量提升手段和影响因素

2.分析:生物质制氢和热化学制氢存在的问题及其进步性

3.综合:生物质氢烷联产的原理及研究意义

专题五可再生能源技术与生态农业

(一)学习目标

1.一般了解:秸秆、粪便等农林废弃物能源化技术。

2.一般了解: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一般掌握:农林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与生态农业的结合。

(二)考核内容

农林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与生态农业的结合。

(三)考核要求

1.识记:秸秆、粪便等农林废弃物能源化技术

2.分析: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综合:农林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与生态农业的结合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由线下考试和过程评价组成,其中,本课程的基本考试形式建议采用课下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过程评价包括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部分,教师根据平时课程过程中所分小组在完成相关任务时资料收集情况、分工协作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来综合打分,其中,资料收集情况、分工协作情况和课堂表现情况分别占30%、30%和40%。个人评价则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综合打分,其中,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分别占30%、30%和40%。

四、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百分制)=出勤率*30%+小组评价*35%(资料收集情况、分工协作情况和课堂表现情况分别占30%、30%和40%)+个人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