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珠海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核舟记》课件(4)(人教新课标版).ppt

发布:2021-10-03约3.02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核舟记 魏学洢 说明顺序 暗示《核舟记》主题的句子 1、船舱小窗上刻有《赤壁赋》 《后赤壁赋》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 “舟尾横卧一楫”中“卧”字暗示船在江中浮行,和“泛”呼应。 苏、黄二人与佛印在动作神态有哪些不同? 1、苏、黄二人神情专注(切磋、谈论),陶醉书画之中,胸怀豁达。 2、佛印不拘世俗礼法、放浪形骸,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两个舟子神态比较? 前者粗犷、悠闲,后者平静、专注。 * * * * * * 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 雕刻时肉眼看不见, 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明代核舟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提款方位、尺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 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推断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 《文汇报》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报道 课文朗读 器皿 罔不因势象形 贻 八分有奇 不属 诎 椎髻 舟楫 篆 二黍许 篛篷 髯 石青糁之 mǐn wǎng yí jī yòu shǔ ruò rán sǎn zhǔ qū chuí jì jí zhuàn 诎右臂之船: 手倚一衡木: 右手攀右趾: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屈”,弯曲 通“横”,横着 通“又”,用在整数和 零数之间计算数目 通“扳”,bān,往里拉 通“拣”,挑选。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能以径寸之木?径寸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罔不因势象形? 5、尝贻余核舟一 ?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其两膝相比者? 特殊的技艺 直径一寸 ?做,这里指雕刻 没有?根据,依据?模拟 赠送 乘船浮行 jī零数 大约 缓缓地? 起 指胡须 靠近 12、佛印绝类弥勒? 13、舟尾横卧一楫? 14、其人视端容寂? 15、其船背稍夷?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7、钩画了了 18、其色墨? 19、其色丹 20、为人五;为窗八?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清清楚楚 黑 朱红色 刻 尚,还? 满 长而窄 极?像 船桨 正 平 古代男子的美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 可 二 黍 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引自《后赤壁赋》 引自《赤壁赋》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船头坐三人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说明顺序: 核舟 总说核舟的规格 舟正面 船舱 船头 船尾 舟背面  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头坐三人 中轩敞者 舟尾横卧一楫 其船背稍夷 整体 局部 中间 两边 船背 逻辑顺序 方位顺序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 以及鸟兽、树木、石头, 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 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 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