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摇臂轴座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发布:2017-09-02约1.38万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摇臂座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工序设计、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夹具设计、设计小结 、参考文献 一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零件的作用 摇臂轴轴座,直径为 16 的孔用来装摇臂, 孔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和位置精度不是很高,工作时与轴相配合工作,起支撑作用。另附零件图图纸(附录一)。 2.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道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零件的材料为HT200,灰铸铁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但塑性较差、脆性高,不适合磨削。 以下是该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要求: (1)上下端面粗糙度均为6.3,底面与中心Ф16的孔的平行度要求为0.1; (2)左端面粗糙度为 3.2,右端面粗糙度 6.3,左右端面与中心Ф16的孔的垂直度要求为0.08; (3)中心Ф16的孔为10 级精度,采用基孔制配合,粗糙度3.2; (4)Ф10.5的孔的粗糙度12.5; (5) Ф10.5的孔的倒角的粗糙度12.5。 由上面分析可知,可以先半精加工下端面,然后以此作为基准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上端面,并且保证位置精度要求。再根据各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并且此零件没有复杂的加工曲面,所以根据上述技术要求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均可保证。 3.零件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Q=10000台/年,n=1 件/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α和废品率β分别取10%和1%代入公式得该工件的生产纲领 N=10000×1×(1+10%)×(1+1%)=11110件/年 对于零件质量,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2-1(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的关系)知其属于轻型零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二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1.选择毛坯 该零件选取的材料是 HT200,而且此零件外形较为简单,又属于中批生产,若选砂型手工造型生产,则效率低,铸件质量差,也不宜采用费用高,生产周期长的铸造复杂形状毛坯的熔模铸造,最后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2-3(铸造制造方法)确定采用砂型机器造型,它能满足毛坯质量要求。 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公差 (1)已知铸造方法为砂型铸造机器造型,零件图最大轮廓尺寸为58mm,所以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5-5 (毛坯铸件典型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取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F级,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5-4(要求的铸件机械加工余量) 查得RMA=0.5mm; (2)已知毛坯材料是灰铁,且铸造方法为砂型铸造机器造型,所以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5-1 (大批量生产的毛坯铸件的公差等级),选取毛坯铸件的公差等级为CT11,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5-3(铸件尺寸公差) 取上下端面CT=4mm,左右端面CT=3.6mm,中心Ф16的孔CT=3.0mm(公差带应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 3.确定毛坯尺寸及公差等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5-15) 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表达式5-3可知: R=F+RMA+CT/2 (RMA与铸件其他尺寸之间的关系) R=F+2RMA+CT/2 (双侧机械加工) R=F-2RMA-CT/2 (内圆面机械加工)(其中F为零件基本尺寸) 得: 4.设计毛坯图 (1)确定拔模斜度 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查出拔模斜度为5°。 (2)确定分型面 由于毛坯形状前后对称,且最大截面在中截面,为了起模及便于发现上下模在铸造过程中的错移,所以选前后对称的中截面为分型面。 (3)毛坯的热处理方式 为了去除内应力,改善切削性能,在铸件取出后要做人工时效处理。 三 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 本设计选下端面为主要定位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 考虑要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装夹准确方便,根据零件形状结构和要求可知:Ф16+0.01 0的孔为设计基准,为了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应选择Ф16+0.01 0的孔为定位基准,即遵循“基准重合”原则。 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本零件的加工表面有上下端面、左右端面、Ф10.5小孔、Ф16的孔及槽等,材料为 HT200。以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参考有关资料,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 (1)上下底面的公差等级为IT8,表面粗糙度Ra6.3,需要进行粗铣和精铣(表5-16); (2)左端面的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