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UDL理念下习作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案例分析.pdf
语文(心得)之UDL理念下习作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案例分析--第1页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共享而来,我们只负责传递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语文论文之UDL理念下习作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案例分析
庐江县城南小学俞云飞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融合越来越紧密,新《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我们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就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习作教学中UDL理念与信息技
术融合的案例进行分析与反思。提出了由识别系统升华到策略系统,最后逐层深入到情
感系统的概念,希望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开阔习作视野,让学生的习作更
具人文性,提高习作效率。笔者希望此文能帮助教育者能树立这样的理念:信息社会环
境下学生应当有初步懂得如何能识别所需要的习作信息的素质,教师要适时发展学生习
作策略的素养,通过习作实践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关键词】UDL教学理念识别系统策略系统情感系统融合
新《语文课程标准》需要我们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
的推广和运用带来了崭新的理论支持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
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机融合研究的迅速推进,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开阔学生
视野,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社会发展
越来越需要将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
才能够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才能更趋于最优化。本文,笔者就实践教学
时UDL理念下习作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一些案例及方法指导进行分析与反思。
一、UDL教学理念即“学习的普适性设计”(UniversalDesignforlearning)。
它源起“普适性设计”(UniversalDesign)也称为“通用设计”,是一种通用术语,意
指所生产的产品,交通及环境能为尽可能多的人使用,而无需改良或特别设计。这一术
1
语文(心得)之UDL理念下习作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案例分析--第1页
语文(心得)之UDL理念下习作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案例分析--第2页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共享而来,我们只负责传递知识。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
语起源于建筑领域,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罗纳德?德
梅斯(RonaldL.Mace)提出。UDL教学理念包括三个互相关联的系统:识别系统、策
略系统、情感系统。它提供一种更加注重公平性、适应性、灵活性、人文性的教学方法
与策略。这样会使得课堂更富于人文内涵,语文课程资源更形象化、丰富化、动态化、
发展化。它要求教育者熟练地运用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
让更大范围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为教学所用。同时让教学资源以生本教育理论为基石,以
学生乐学为基本价值取向,以顺应学生的真实学习需要为基点,高度尊重学生的内心情
感,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习作教学中UDL理念之识别系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案例分析与反思。
识别系统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主要是习作教学开始时给学生一种视觉、听觉、触
觉等动态化的感性冲击,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的组合,短时间内让学生浸入文本之中,
从而能抓住主要信息,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19《天火之谜》(苏教版五年级上
册)教学中。我主要是抓住以下重点:
文章中有一条主要线索:通过烘托对比手法感受富兰克林为科学研究不顾自己
的生命的伟大之处,用过去西方人称之为“上帝的怒火”和中国人称之为“雷神”以此
来表达古人对雷暴的害怕,而富兰克林却认真观察,得出了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
的相似之处,由此推测雷暴就是我们普通人所知的放电现象,来体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