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余数的除法(2)》片段教学课堂实录与反思.doc

发布:2020-02-24约4.2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有余数的除法(2)》片段教学课堂实录与反思 摘要: 日常生活中,当“平均分物品”时,常会产生“正好分完”与“分后有剩余”两种结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的讲授来加深学生对“分完后有剩余”这一情况的理解与巩固。《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生二年级已研究过的《表内除法》这一章节内容的延伸与拓展,熟练掌握乘法口诀是学好《有余数的除法》的前提。为了最大地落实教学目标(1、认识余数;2、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有效地突破重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笔者主要以一个“相反的游戏”作为切入点导入,然后通过设计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二、以旧引新,建构概念 三、相互交流,形成知识 四、运用新知,巩固迁移 五、评价反思,深化提高 六、回顾总结,清点收获 六个环节来进行导学。 关键词:有余数的除法 乘法口诀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51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教具 小棒(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需要大家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你们敢不敢挑战? 生:敢 师:看同学们回答得这么有激情,吴老师今儿想奖励大家一个游戏,你们来不来? 生:来 师:好,今儿我们玩的是一个“相反的游戏”,比如:吴老师说“起立”,你们就…… 生:坐下 师:如果吴老师说坐下呢?你们就…… 生:起立 师:若我说举起“右手”,你们就…… 生:举“左手” …………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准备,开始…… 师:起立(此时绝大多数同学都反应不错) 师:(过了一会儿)起立 (此时有同学果真站起来了) 师:坐下(越多的人坐着不动) 师:举起右手 师:放下 (大多数同学会把手放下) ………… 师:孩子们,这个游戏好玩吗? 生:好玩 师:那相反呢? 生:不好玩 师:哦,既然那么多同学都说不好玩,那我们就不玩了。通过刚刚的游戏,吴老师发现我们三(6)班的同学反应能力与思维能力表现都很不错。那么,你们对学好今天的数学知识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好,那现在我们就不玩游戏了,开始上课 师:上课! 〔设计意图: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了。”笔者以一个游戏导入,意在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设法钻进学生的内心情境,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唤起学生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有利导学奠下情感基调〕 (二)、以旧引新,建构概念 师:孩子们,今儿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很特殊的卡片,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可是在看之前,吴老师有个条件:看谁能够又快又准地说出括号内最大能填几? 生:明白了 师:(出示卡片),6×()<17 生:2 师:小伙子,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在6的乘法口诀中,小于17的口诀最大只能填2 ,如果填3就大了,填1就小了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紧接着出示另外类似的三张卡片 ()×4<22 ()×7<24 9×()<84)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解决问题的能手,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15盆花,每5盆为一组,最多可以摆三组。那孩子们,现在吴老师有疑问了,若现在老师有23盆花,同样是每五盆为一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刚刚发给大家的学具(小棒),以小组为单位,分一分、摆一摆,看看结果究竟是怎样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生1:最多可以分四组,但还会剩下3盆 师: 还会剩下3盆,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结果吗? 生:我们也是这样的 师:为什么还会剩下3盆呢? 生1:因为它只剩下3盆,而每组需5盆花,所以不够分成一组就剩下来了 …………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用小棒代替花,再一起来验证一遍,怎么样? 生:好 (师带领同学数了23根木棒,然后按照每5根一组,求得结果也是最多可以分成4组,但还会剩下3根) 师:孩子们,吴老师又有疑问了,剩下的3盆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了呢? 生2:因为必须要有5盆花才能成为一组,现在只剩下3盆,少了2盆花,所以不能再分了 师:真不错,日常生活中,平时我们分东西,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又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能再分,在数学上,我们常把剩下来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今天,吴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到数学王国里来探索“有余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教学像“栽活一棵树”,复习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却非易事。本环节旨在通过对上节课“除法竖式”这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