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菜用香椿系列标准2.doc.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 言
DB330281/T 14–2009标准由三部分组成:
DB330281/T 14.1–2009 余姚菜用香椿 第1部分 苗木
DB330281/T 14.2–2009 余姚菜用香椿 第2部分 栽培–2009 余姚菜用香椿 第3部分 商品椿芽
本部分为DB330281/T 14-2009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GB/T 1.1–2000、GB/T 1.2–2002的有关规定编写。
本部分由余姚市农林局提出并归口余姚市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陈吉敖、陈燕儿。
本部分于2002年7月28日首次发布,,于2009年11月30日第1次修订,自2009年12月30日起实施。
余姚菜用香椿 第2部分:栽培管理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余姚菜用香椿的定义、品种选择、定植要求、栽培管理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8321.1-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8321.2-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8321.3-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8321.4-200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8321.5-200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8321.6-200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8321.7-200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GB8321.8-200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八)
GB8321.9-200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4285-1989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GB2440-2001 尿素
HG2321-1992 磷酸二氢钾
3 定义
本部分采用下列定义。
3.1
主枝
从主干分生出来的大枝条。
3.2
副主枝
从主枝上分生出来的较大枝条。
3.3
侧枝
从副主枝上分生出来的骨干枝。
3.4
摘心
摘去新梢枝顶部的幼嫩部分。
3.5
除萌
抹除或者削去嫩芽,双称抹芽。
3.6
顶芽
着生在1年生新枝和1年生苗干顶端的芽。
3.7
侧芽
着生在1年生新枝和1年生苗干侧部的芽(叶轴脱落后的芽)。
3.8
叶芽
着生在当年生枝条或1年生苗木上叶轴基部的芽。
3.9
隐芽
着生在2年生或2年以上苗干或枝条的芽。
3.10
短截
又称短剪,即剪去枝梢的一部分。
3.11
疏删:
将枝梢从基部剪除或锯除。
3.12
回缩
在多年生枝上短截。
3.13
萎蔫
树冠叶片因水份蒸腾出现暂时性卷曲这一时期。
3.14
垂直根
垂直向下延伸的根。
3.15
水平根
沿水平方向或斜向延伸的根。
3.16
侧根
水平根分枝形成的根。
3.17
须根
多着生于侧根之上(骨干根上也有少量的须根)又称吸收根。
4 品种选择
余姚菜用香椿选择红油椿品种。在嫩芽初生时,芽柄和嫩叶棕红色,鲜亮,以后随芽柄伸长,除芽柄顶部1/4~1/3保留红色外,其余逐渐转绿。嫩芽的芽柄和复叶柄粗壮,脆嫩多汁,渣少,香气浓、味甜、无苦涩味。小叶表面有茸毛,叶背面光滑,叶轴表面淡棕红色,能较长时间不褪色,腌制后香味纯正,品种早熟,较耐低温的这类品种,例如红油椿、红芽绿香椿、红香1号等。
5 定植
5.1 造林地选择
5.1.1 土壤深度50cm,腐殖质土20cm以上,pH值5.5~8.0,地下水位1m以下的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乌沙土为好,普通红壤、黄壤也可,水稻田应注意地下水位。
5.1.2 地形:海拔100m以下,坡度15度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缓坡、山田、水田和房前屋后。
5.2 整地
5.2.1 全垦整地:全面开垦,清除石块、树兜。
5.2.2 整地深度:深翻30cm;筑畦,畦宽1.0m,沟宽30cm,深30cm。
6 定植
6.1 时间
落叶后到萌芽前均可种植。
6.2 密度
6.2.1 丘陵山地:株行距为0.5m×1m(1333株/667m2)
6.2.2 平原(滩涂):株行距为0.5m×0.8m(1667株/667m2)
6.3 方法
6.3.1 定植穴
6.3.1.1 栽植前(10~15)d挖好定植穴。
6.3.1.2 定植穴大小要求长×宽×深=30cm×30cm×40cm.
6.3.1.3 施肥回填:用腐熟的猪牛栏肥(7~8)kg/穴,放入穴底,然后回填表土进穴10cm(厚度)。
6.3.2 栽植准备
6.3.2.1 栽植前应修剪好受伤或霉烂部分苗木根系,剪平根系伤口,对长达25c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