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文献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文献综述
题 目 浙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工商管理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01月10日
前言部分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实践所形成,并为组织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企业以价值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文以载道,文以兴企,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词。自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后,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确定在未来五年内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目前我国已经把构建和谐企业放在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谋求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地位,对企业来说是经营理念和方式创新的外部环境要求,而这些创新必须借助企业文化的相应创新来实现,因此,以文化建设为先导和入手点,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内外协调平衡发展,不但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企业文化建立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之上,本质上是一种与“硬”的制度管理相辅相成的“软”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基于和谐理念上的创新正是为了适应当前外部大环境的变化要求而提出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保障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也只有在实现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和谐。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就要从生产经营入手,由虚入实,以企业价值观和精神为引领,让文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以人为本是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时代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这里的人包括员工、顾客及一切利益相关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员工。和谐的企业首先要实现内部管理层之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和谐理念下企业文化的建设应以“和”作为价值观体系的核心,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尊重人、理解人,培训人、发展人,关心人、帮助人,强调能力本位、民主决策、公平竞争、平等合作、互利互惠。但“和”并不是和稀泥、做老好人或是盲目附和,而是承认并接受差异性,承认员工个人日益发展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有原则地追求协调一致,在差异、变化中谋求平衡和发展。近年来,许多企业纷纷推行企业文化战略,实施企业文化工程,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1981年,威廉?大内教授在他的专著《Z理论》中,全面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并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E?迪尔与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阿伦?A?肯尼迪合著出版了《企业文化一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指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因为企业环境的差异,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完整的企业文化其基本内容及构成应该是一致的。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成功之路一美国最佳企业的管理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发表了《对企业文化的新认识》一文,次年出版了专著《企业文化与领导》。他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于文化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功能和变化以及构建企业文化提出了独创的见解。他把组织文化划分成三种水平:(1)表面层,指组织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2)应然层,处于表层下面,主要指价值观;(3)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组织用以对付环境的实际方式。H3沙因提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理论一直为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1990年,本杰明?斯耐得在其的专著《组织气氛与文化》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通过影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