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一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doc

发布:2016-07-22约1.06万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宏观经济模型,增进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理解能力和解释能力。 教学要求:理解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掌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并能用此模型解释国民经济过热、萧条、滞胀等经济现象。 教学重点:总需求曲线、短期总生产函数和曲线、古典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教学难点:总需求曲线的定义、推导、斜率和平移,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课时:6课时 ?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与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是经济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在宏观经济学中,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它不仅指整个社会对物品和劳务需求的愿望,而且指该社会对这些物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因此,总需求实际上就是经济社会的总支出。由总支出的构成可知,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总需求由经济社会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构成。 2、总需求函数(Aggregate demand function) ——产出(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它一般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关,可以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得到。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称为总需求曲线。 二、总需求曲线的导出 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表明了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结合,描述了与每一物价总水平相适应的均衡支出或国民收入的关系的图形。总需求曲线可由下述方法导出:从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出发,寻求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1、利率效应与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1)利率效应。在IS─LM模型中,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唯一变动的是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动并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即不影响IS曲线。但是,价格水平的变动却要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要影响LM曲线。这是因为,LM曲线中所说的货币供给量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如果以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M/P就是实际货币供给量。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而价格水平变动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就会发生变动。实际货币量的变动会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引起利率的变动,而利率的变动就会影响总需求变动,这一过程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利率效应。即 P↓→M/P↑→M/PL→i↓→I↑→AD↑ 2)实际货币余额效应(通过C影响总需求)。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上升时,以实物形态衡量的手持货币,也即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减少消费,并导致总需求减少;反之也然。 ? 这种由于价格水平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余额上升,进而带动总需求增加的原理被称为实际货币余额效应(real money balance effect)。简称实际货币效应、实际余额效应或称庇古财富效应。 例题:同时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为: S(y)=I(r) (1) M/P=L1(Y)+L2(r)。 (2) 假定S(Y)=0.1Y-80,I(r)=720-2000r,M=500,M/P=0.2Y-4000r。把上述给定数值代入(1),(2)得: 0.1Y-80=720-2000r (3) 500/P=0.2Y-4000r (4) 把(3)和(4)联立,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Y): Y=4000+1250/P (5) (5)式即为总需求曲线的公式,它反映了国民收入(Y)与物价水平(P)反方向变化关系,这说明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数值。 2、作图法 也可以用图说明如何从IS─LM模型图中得出总需求曲线: LM0 i IS ? i0 E0 LM1 ? i1 E1 ? ? ? 0 Y0 Y1 Y ? P AD P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