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ja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doc

发布:2017-02-02约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本节课以水为例,探讨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材分析 教材对目前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了分析,得出两个结论。其一由于社会发展,需水量增长的速度超过可供水量的速度,产生水源性缺水。其二由于河流、湖泊被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措施如:开源节流等。 教学宗旨 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与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 教学目标 认知方面: 1、学生能够从广义和狭义(尤其是狭义)两个角度解释水资源的概念。 2、能够举例说明水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3、归纳、总结并记住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 能力方面: 1、能够阅读各种图表归纳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 2、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公众面前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3、收集、整理、分析、加工各种地理信息(尤其是网上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通过我国和广州市水情的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通过为中国及广州市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提出对策,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责任感。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4、努力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 难点:水资源问题及对策分析;小组学习和网络学习的调控;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教学过程 【课前】 布置学生分组查找有关资料。 【课中】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水资源的分布及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人类在利用水资源方面的现状和将来的情况。不过不是由我发言,而是由你们发言,说说你们的看法。经过在课外的共同努力,各小组都收集到许多资料,这些资料非常全面,令我意想不到,而资料所展现的事实也令我意想不到。那到底会是怎样的事实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介绍。 学生A:(展示幻灯片)由我来介绍我们组所收集到的一些资料。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总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水资源量2400立方米, 居世界第121位。 广东的情况: 全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近4200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冠全国;另一方面年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100立方米,低于全国约2400立方米的年人均水平。 原 因: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人口增长速度很快,全省常住人口从1980年的 523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8640万人,人口增加促进经济飞速发展,GDP则从1980年的630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3450亿元,与此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社会对水的需求量,全省年总用水量从1980年的 325亿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46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约1.6%。 结 论: 由于社会对水的需求量增长的速度超过可供水量增长的速度,而造成水源性缺 水。 水的危机: 2010年我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亿立方米至500亿立方米,缺水高峰将会出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比目前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 老师小结:这位同学从水的数量上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之一是水源性缺水。也就是课本所提到的内容。那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请另一位同学介绍。 学生B:我来介绍第一种方法:开源。 1.淡化海水 海水淡化就是除去咸水中的盐,或将淡水透析出来。大致有5类办法:(1)蒸馏:让盐分留下,水蒸气凝结成水;(2)冻结:让咸水结冰,盐和冰分离开来;(3)反渗透:让咸水的水在巨大的压力下通过特殊的膜,留下盐;(4)离子迁移;(5)化学法。海水淡化,耗电耗能,成本很高,但是意义重大,很有前景。法国塞纳河边有一家公司制造成功一种简单的手动水泵式的海水淡化装置,将1升海水变成1公斤淡水,仅仅需要10分钟。 2.向雾滴要水 加拿大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集雾取水法,用一张聚丙烯和吸水纤维叠层织造的巨型细网每网面积为48平方米,在春夏多雾季节,每天可集水13万升,平常日子里,每天可集水1.1万升。智利的一个村庄,昔日饱受干旱缺水之苦,1992年5月就用了这种新科技,自来水管中从此不愁没水了。 3.海底有淡水 在波斯湾边巴林群岛,曾经用竹管从海底的涌泉汲取淡水;希腊东边的爱琴海中,也有一处涌泉,一天出淡水100万立方米,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溉了3万公顷的土地。近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表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