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练习题及答案第1期.docx

发布:2025-04-03约2.33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练习题及答案第1期

一、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A选项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并非哲学基本问题。B选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是关于世界的状态问题,不是基本问题。D选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主要内容,也不是哲学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为后来哲学发展奠定基础,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17世纪英国哲学和18世纪法国哲学对哲学发展有重要贡献,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继承和发展的对象。

3.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是()

A.实践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答案:A

解析: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填空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

答案:客观实在性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_反映。

答案:正确

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与真理相对的是谬误,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

答案:前进的、上升的

解析: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三、判断题

1.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有了人脑就一定会产生意识。()

答案:错误

解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但有了人脑并不一定会产生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成不仅需要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还需要有客观存在作为原材料。只有当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时,才会形成意识。

2.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答案:错误

解析: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事物,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能仅仅以出现的时间先后为依据,而是要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答案:错误

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体和部分是反映事物的包含和组合关系。

四、解答题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答案: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例如,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只有当温度达到100℃时,才会发生质变,由液态变为气态。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量变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突破度的界限,引起事物的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在新质的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