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演示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疾病的时间、地区、人群的综合分布 表1 日本居民、在美国的日本移民、美国白人一些死因标化死亡比(1959~1962) 疾 病 日本 居民 日本移民 美国白人 非美国出生 美国出生 食管癌(男) 100 132 51 47 胃癌(女) 100 55 48 18 肠癌 100 374 288 489 乳腺癌(女) 100 166 136 591 宫颈癌(女) 100 52 33 48 脑血管疾病(男) 100 32 24 37 动脉硬化心脏病(男) 100 226 165 481 精选编制 三、疾病的流行强度 (一)散发(sporadic)* (二)流行(epidemic) * (三)大流行(pandemic) * (四)暴发(outbreak) * 精选编制 (一)散发(Sporadic):是指某疾病在一定的地区或国家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一般都用于区、县以上范围。 (二)流行(Epidemic):是当一个地区人群某疾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的散发水平时称流行。 (三)大流行(pandemic):是当某疾病在一定时间内发病率大大超过了该地区历年的发病率水平,且迅速蔓延,可波及全国,甚至超出国界、洲界,称大流行。 (四)暴发(Outbreak) :是指在一个局部小地区或集体单位中,在短期内突然有很多同类的病人发生。 精选编制 第三节 我国人群主要健康问题 一、传染病 (一)新发现的传染病 (二)再出现的传染病 (三)常见多发传染病 二、非传染性疾病 三、伤害 四、职业性危害 五、食源性健康问题 六、老年健康问题 七、医源性疾病 精选编制 (一)新发现的传染病 爱滋病 O139霍乱 O157 H7大肠杆菌肠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精选编制 艾滋病在中国的地区分布(1985-2002) 0 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1-10000 10000 HIV number 精选编制 HIV INFECTION AMONG GENDERS IN CHINA (1985 ? 2002) 精选编制 中国艾滋病感染者年龄分布 (1985~2002) 精选编制 Cumulative Number of Reported HIV Infected Persons Categorized by Transmission Route (1985 ? 2002) 精选编制 2010年艾滋病失控趋势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10 Case (×104) Notcontrol well Estimated cases Control well 10 millions,2010 1.5millions,2010 1 million 0.6million 50万 40万 20万 30万 10万 1万 3万 精选编制 Cases STD Cases Increased by Years year 精选编制 年份 病例数 1978 1 1979 7 1980 204 1982 750 1983 1739 2002 850,000~950,000 美国AIDS的患病情况 精选编制 地区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或艾滋病患者总数 新增感染者(万) 2003年死亡人 (万) 非洲(撒哈拉以南) 2500 — 2820 300—340 220—240 北非和中东 47 — 73 4.3—6.7 3.5—5 亚洲(南亚和东南亚) ?460 — 820 61—110 ?33—59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70 — 130 15—27? 3.2—5.8 拉丁美洲 130 — 190 ?12—18 4.9—7 ?加勒比 35 — 59? 4.5—8 3—5 东欧和中亚 120 — 180 ?18—28 ?2.3—3.7 西欧 52 — 68 3—4 ?0.26—0.34 北美 79 — 120 3.6—5.4? ?1.2—1.8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1.2 — 1.8 700—1000 0. 01 合计 3400 — 4600 420—580 250—350 2003年世界各地区AIDS的感染和死亡情况 精选编制 第一篇 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章 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 第一节 疾病与健康 一、健康问题与疾病的个体现象 二、健康疾病连续带与疾病的“冰山现象” 三、健康与疾病测量指标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健康问题的分布 一、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 二、疾病分布的形式 三、疾病的流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