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退一步海阔天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退一步海阔天空》评课稿
王志东
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打开通往社会大门的钥匙。与人交往一直是每个人在不断学习的一种能力。在这一堂课中,李瑛老师将课堂目标定位在如何让学生体会宽容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宽容待人上,通过《伤害只能写在沙子上》和抓石头游戏两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宽容的重要性,然后紧扣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中找例子,通过发现、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到宽容,讲文明、有礼貌、能谦让、善意提醒,这些都是可以涵盖在宽容这一交际能力之中的。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捕捉教育契机,适时的给学生以引导,力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矫正自己的言行,最终内化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但是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放开,导致整节课比较闷。
最后设计了一个宽容心语,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心语写下来送给别人或者自己来互相勉励提醒,把教学目的进一步强化巩固,让学生在总结时能清楚的说出自己的收获。
总的来说这节课基本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学设计围绕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展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注重了师生互动,更注重了生生互动。学生获得了情感熏陶及态度上的提升,并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会宽容的做人道理。
《退一步海阔天空》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的活动方案,有针对性,有典型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依照从“学生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生活”的新课程设计理念。活动设计能兼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难易适中。参与生活,是品德课程教与学的基本方式。要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生活中进行发现,进行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和品德的陶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因为只有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会觉得它真实,因而可信,学生觉得这些生活离自己很近,因而可亲,容易接受。因为讲述的是自己身边平凡而常见的事,学生会觉得这些要求不高,因而可行。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发现,进行教育,是品德生活化追求的一种新境界。
希望我们走进课堂组织的每一节《品德与社会》活动课,都能真正的把生活融入课堂中,增加道德教育的真实感、亲近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把客观要求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要,实现知行的统一。
退一步海阔天空》说课稿
推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说道: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我在设计《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课就针对本课的实际目标,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教材进行了内容的选择和顺序的调整,以发生在学生和朋友之间的不愉快事情,也就是“心中的石头”的诉说、解决为主线,选择了故事《伤害只能写在沙子上》和《负荆请罪》作为铺垫 ,让学生感受宽容的内涵;议一议书中评议箱中的第二个话题,找到宽容的金点子,突破本课的重点。真正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倾诉烦恼
新课标指出: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设计“我演你猜”的游戏环节。在游戏之后,紧接着问学生:看到这些词语的出现,你会想到什么事?之后,让学生写下在日常生活中与朋友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就好比压在心中的一块石头。心中的石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其中的分量,我们采用了实物石头,外显学生在交往中遇到的烦恼,带来的心理压力,为无形的情感找到一个有形的物化载体。通过挑一挑、掂一掂等手段,让学生体会这块心中石头的分量。
(二)故事铺垫,感悟宽容
故事能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激发少年儿童的智能发展,培养少年儿童的品德,选用故事进行儿童教育是个好办法。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就十分注意讲故事。这节课,我们选用了两个非常典型的故事:一个是《伤害只能写在沙子上》这是一则非常富有哲理的故事,特别是最后一句话:伤害只能写在沙子上,让风
来吹散它、抚平它,而恩惠刻在石头上,用心来铭记!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另一个是《负荆请罪》的故事,让学生谈谈最敬佩谁,懂得宽容是一种美德。
(三)评评议议,点子碰撞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在议一议这个环节中设置“如果你是玲玲或帆帆,你会怎么办?”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帮助学生总结宽容的金点子。为下面学生解决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碰到的不愉快的事情做好铺垫。
(四)化解矛盾,学着宽容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