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 17秋《古代汉语》作业1234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7秋《古代汉语》作业_1
一、单选题
1. 下列句子中的“置”,当“驿车,驿马”讲的是( )。
A. 置之亡地而后存
B. 平原君乃置酒
C.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D. 十里一置飞尘灰
答案 D 答案可以联系屏幕左上的“文档贡献者”。Q:805009261
2. “宰相”一词被最早用于官号是在。
A. 宋代
B. 唐代
C. 辽代
D. 元代
答案 C
3. “项王则受璧,置之地上”句中“置”的意思是( )。
A. 安放
B. 建立
C. 设立
D. 放弃
答案 A
4. “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属于什么结构的骈体文( )。
A. 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B. 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C. 复句对复句
D. 动宾结构都动宾结构
答案 C
5. 敢问何谓也?中的“敢”是什么词?( )。
A. 敬词
B. 语气词
C. 叹词
D. 副词
答案 A
6. 下列句子中的“止”,跟“行”相对,表示站住、不走意思的是( )。
A.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B. 止子路宿
C. 交交黄鸟,止于棘
D.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7.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中的“俭”意为( )。
A. 节俭
B. 不丰足
C. 俭省
D. 不放纵
8. 下列例句“鄙”字用其本义的是。
A.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
B. 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C.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D. 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皆兢为义
9. 下列句子中,“讽”字用其本义的是( )。
A. 优孟尝以谈笑讽谏
B. 玉之言盖有讽焉
C. 谢眺每篇堪讽咏
D. 杂以嘲讽穷诗骚
10. 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 )。
A. 响:回声-声音
B. 色:脸色-颜色
C. 狱:案件-监狱
D. 坟:土堆-坟墓
二、多选题
1. 下列作品属于司马迁的是( )。
A. 《报任安书》
B. 《淮阴侯列传》
C. 《段太尉逸事状》
D. 《醉翁亭记》
2. 明代正式的科举制度一般分为( )。
A. 庙试
B. 会试
C. 乡试
D. 殿试
3. 下列句子的“议”,特指“议论政事”的是( )。
A. 或出于风议
B.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C.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D. 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4. 下列属于连绵词的是( )。
A. 窈窕
B. 朦胧
C. 徘徊
D. 淑女
5. 唐朝的时候,中央管制演变成三省六部,三省指的是( )。
A. 部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尚书省
三、判断题
1. ·传状类是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是记述死者的事迹。传指传记,状指行状。
2.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的“共”同“供”。
3. 古代的“治”指治水,“理”指治玉,二者是近义词。
4. “萧萧”“关关”都是叠音词。
5. 周代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加笄礼仪式。
6. 词的本义和词的常用义是一回事情。
7.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
8. 用口叫人为“召”,用手招人为“招”。
9.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句中提到了三个古代名人。
10. “于是信孰视之”中的“孰”是“熟”的本字。
17秋《古代汉语》作业_2
一、单选题
1. “百万之众折于外”中的“折”表示( )。
A. 折断
B. 返回
C. 折价
D. 挫败
2. “昔者,孔子没”句中“没”的意思是( )。
A. 沉入水中
B. 死去
C. 没有
D. 没收
3.
下列句中的“遂”,有“顺利地生长”之意的是( )。
A. 百事乃遂
B. 禽兽成群,草木遂长
C. 秦王足已不问,遂过而不变
D. 蔡溃,遂伐楚
4.
对“太行之阳有盘谷”中“阳”解释正确的是。
A. 地名
B. 山之南
C. 晴天
D. 人世
5.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色”句中的“戒”表示的意思是( )。
A. 警戒
B. 防备
C. 戒除
D. 警告
6.
下列句子中的“判”,当“舍弃”讲的是( )。
A. 以能判断,见知时人
B. 强弱胜负已判矣
C. 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
D. 宰相出典州曰判
7.
“属予作文以记之”句中“记”的意思是。
A. 记住
B. 记录
C. 标记
D. 记号
8.
下列句子中的“讽”,有背诵之意的是( )。
A. 谢眺每篇堪讽诵
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