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PI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66例观察.doc

发布:2017-09-04约1.8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PI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66例观察[摘要]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及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清除螺杆菌对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有重要意义,目前均采取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二种或三种抗生素或铋剂,即三联疗法、四联疗法进行幽门螺杆菌治疗,我们采用兰索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铋剂四联疗法。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HP);质子泵抑制剂(PPI);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铋剂 幽门螺杆菌定植部位是人的胃粘膜,HP一旦进入胃内便粘附在粘液层,通过其外层的植物血凝素选择性地与粘液层和上皮细胞的碳水化合物结合,通过尿素酶致空泡样变细胞毒素等作为炎性介质,破坏粘膜细胞,而引起慢性炎症,甚至形成溃疡,严重者发生癌变,因此清除HP感染是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的关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统计2008年1月~2010年12月,计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最大者71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最长者10年,最短者1年,其中初治者34例,复治者32例。其中慢性胃炎3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6例,部份合并有返流性食道炎。 2、诊断标准:根据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关于HP感染的标准,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采取胃镜证实,及胃镜取标本证实,部分HP感染采取尿素呼吸试验证实。 3、治疗方法:①一般治疗:⑴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少吃高纤维食物粘食、烧烤食品、油腻食品、辛辣食品、进食易消化软食.⑵应戒烟酒避免喝浓茶、咖啡。⑶避免应用引起和诱发溃疡损伤胃粘膜的药物。②四联疗法治疗方案:PPI(兰索拉唑、商品名达克普隆)15mg、2次/天,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500mg、2次/天,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1000mg、2次/天,青霉素过敏者选用替硝唑0.5g、2次/天,果胶铋100mg、2次/天,7`~14天为一疗程,如有效可继续治愈,直至治愈,一般治愈需30天左右,长者约60天,否则易复发。 二、结果: 1、疗效判定:按治愈、好转、无效三个标准。 治愈:胃区疼痛,反酸等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完全愈合,HP检测为阴性。 好转:胃区疼痛不适症状,反酸症状好转,但胃镜检查溃疡面,溃疡未完全愈合,粘膜仍有充血等症状,HP检测可能为阴性,部分仍为阳性。 无效:经系统正规治疗达2个月以上,胃区疼痛,反酸等症状无明显缓解,胃镜检查溃疡面无愈合,甚至癌变,HP检测仍为阳性,即称之为顽固性溃疡。 2、疗效分析: 基本治愈48例,好转12例,无效6例,其中癌变手术后死亡1例,发生消化道大出血2例,自动中止治疗3例。有效率92%,无效8%。 三、讨论: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病原因有多种因素,如饮食不当,生活规律紊乱,精神因素,药物因素等,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子,因此清除螺杆菌感染是预防及治疗上述疾病主要措施。 目前采用三联及四联疗法,三联疗法即一种PPI加两种消炎药,如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克拉霉素、四环素、呋喃唑酮等,但近临床发殃甲硝唑耐药率较高,四环素、呋喃唑酮耐受性差,副作用大。如有一个患者服呋喃唑酮一个月后出现耳蜗神经及末梢神经炎损害症状。 本文采用四联疗法:PPI(兰索拉唑)副作用小,是PPI类作用较强的药物,而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抑菌作用较强,不易产生耐药,加用铋剂,果胶铋后对胃粘膜修复作用较好,该方案治疗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类及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愈率、好转率、即有效率较高,无效病例与其治疗不规范有关,如中途中止治疗等。 但本文与其他治疗方案,缺乏严格对照,因此是否优于其他方案,尚待观察总结。 参考文献: [1]王蔚虹.幽螺杆菌的耐药性及根除治疗对策.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864~865. [2]朱振华,吕农华等.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甲硝唑耐药机制的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623~624. [3]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37~1752. [4]仇玉平,潘晓林,莫静等.细胞色素P450、2CIP基因多态性对以质子泵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的影响.2010,30:98~101.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