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oc

发布:2016-12-31约9.0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目:《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类别:小学语文论文 工作单位:北流市石窝镇上垌小学 姓名: 罗 程 友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 要】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课堂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智力、发展思维,还有助于学生良好气质的形成。重视口语交际,培养听说能力是教师的又一项任务。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在训练的内容、途径、方法上作一番探索与创新。本文主要探析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特征,探究有效 的训练策略来提高来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引导; 实践; 训练 “口语交际,包括听话和说话。听话和说话是人类的口头交际形式,它既是人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一种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1]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它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进入21世纪,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特别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真正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种做法不仅是为了变更提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赋予了它新的教学内涵。[2]它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外,还要有交往能力、待人处事能力等。实际上,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口语训练的症结所在,寻求对策 ,加强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从探析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特征出发,探究有效的训练策略来提高来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 通过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现状及其心理,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一)注重说的训练,忽略听的指导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会听才能有目的地说,信息接收不准有碍于准确地表达。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做到具体生动,而未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听话不知道抓住要领。 (二)语言环境的孤立性特征 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存在明显的过渡期,对语言环境有恐惧心理,不愿与同学、老师接触、谈话。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不能大胆发挥语言交际的作用,缺乏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简单沟通。 (三)交际内容的粗糙性特征 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只是粗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连贯、不完整、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太阳”说成“日头”,“杀鸡”说成“汤鸡”等;表达过程中,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别人的说话。 (四)交际载体的多元化特征。 低年级孩子由于在感知事物方面具有明显的笼统性、情绪性、模仿性,因此在初步接触口语交际时,带有明显的茫然性。有学者对一年级125名学生进行口语调查,发现有40人喜欢说话并能说普通话 ,占总数32%;喜欢和同学说话有90,占总数72%;喜欢跟大人聊天有60,占总数48%;喜欢学习电视广告有110,占总数88%; 喜欢影视对白有100,占总数80% ;喜欢课堂上说话有70,占总数56% 。由此可知大多数低年级学生能够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但发音、口齿、仪态存在问题,必须靠模仿。在交际活动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学生的主动沟通能力看,学生期待平等交流,不喜欢空洞的说教的比例占60%以上。不善于学习他人的语言,不习惯普通话交流占60%。不能够准确辨析别人的说话,对感兴趣、初次接触的内容和交际的愿望强烈,其余的反应冷淡[3]。在激发口语交际的愿望中,往往依靠的载体趋于多元化,需要视觉的、听觉的,形象多样、形式多种的载体的相互结合与交融。就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说,通过调查的数据看出,普通话和简单的课堂教学,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其受欢迎程度和收效不大。相反,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的占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