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的开题报告.docx
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背景和研究意义
慢性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逐渐减退,不能正常排泄代谢产物,导致内环境紊乱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常用肌酐清除率(CrCl)来评估患者的肾功能,为小于60ml/min/1.73m2。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常出现高血压、尿毒症、低钙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
血液灌流是一种通过可透析膜将血液从体内排出来,再通过滤过作用去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然后再将血液回输到体内的治疗方式。多年来,血液灌流已经成为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的替代肾脏治疗方式。血液灌流能有效地除去体内的代谢废物以及积累的毒性物质,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抗氧化酶是一种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氧化废物,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一种酶类。脂质过氧化物是指在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毒废物,能够引起严重的细胞损伤和疾病发生。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为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诊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具有慢性肾衰竭的患者30例,年龄在50岁以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
2.分组: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实验组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保守治疗。
3.研究指标:测定患者体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4.研究时间:治疗前、治疗中(2周后)、治疗结束时进行指标检测。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探究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研究结果有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建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