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一轮复习之管见.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必修一》一轮复习之管见(一)从高考说起(二)联系必修一厦门外国语学校 管勇武2010年8月12日福建卷特点一、选择题:1、从呈现方式看: 情景材料为主,文字材料占绝对优势。2、从考查内容看: ①重点考查主干知识(含阶段特征) ②考查素养初露端倪(含史学常识) ③地方特色渐趋明显(特而不特) ④史观考查成为新宠(含史学范式)福建卷特点二、主观题(38题):1、以文明史观引领,专题为经,通史为纬。 ①选择一定时期内,以东西方文明比较的方式入题。 09年:16世纪晚期;10年:5至20世纪 ②专题为经:09年思想史切入;10年经济史切入。 ③通史为纬:以“原因”“背景”等设问方式,考查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相互作用。 如:09年的第(1)(3)(4)问;10年的第(2)(3)(4)问。2、时间重心落在社会转型期。 《必修一》复习建议一、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史能=史实+史料+史观二、适当关注转型期通史教学 整体史观:中西对比 文明史观:政治、经济、文化记忆理解解读概括构建运用史实、史料、史观三结合1、了解已考考点及特点2、依据考纲,有效取舍3、史实梳理要清晰4、概念讲解要到位5、历史素养要引导6、地方特色要适当7、史观教学要渗透8、史料解读要重视★无材料选择题只有3题: (2009)18. “过渡时期”的几组词汇; (2010)19.《十二铜表法》的适用范围; (2010)22.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图表题有6题,其中4题仍以文字信息为主: (2009)16.“《新申报》号外”图 (2010)13.“日本平假名文字”表 (2010)16.“惟适之安”图 (2010)18.“尼克松中国之行”“上海合作组织”图 (2009)24.“两种经济体年经济增长率”曲线图 (2010)20.“万有引力”示意图★2009年7题: 15. 19世纪晚期,中国农产品出口上升原因 16. 《新申报》号外(“五四运动”) 18. “过渡时期”(重大事件) 19. 给企业“松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1. 俄国“广义派”(俄国十月革命) 22. 尼克松外交思想(越战;中美关系改善) 24. “两种经济体”(欧盟;中国对外开放) ★2010年8题: 13. 日本平假名文字(唐代书法家) 14. 《朱子语类》“唐制”(唐三省六部制) 18. “尼克松访华”“上海合作组织”(新中国外交) 19. 《十二铜表法》 20. “万有引力”(牛顿力学体系) 21. 巴黎公社“解读”(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22. 不结盟运动 23. 《华盛顿邮报》的评论(苏联的改革)(2009)13.“楚汉之争”(纪年法)(2009)16.《新申报》(繁体字)(2009)17.八路军东渡黄河(地理常识)(2010)13.日本平假名文字(日文的由来)(2009)14.“闽人以海为田”(反映福建人)(2009)19.福建55位厂长经理呼吁“松绑”(2010)15.明代《闽部疏》载(反映明代福建)(2010)16.“惟适之安”(2010)24.福建茶叶价格与上海同步变动(2009)23.柯林伍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2010)17.李大钊:一时代有一时代的历史观 革命史观:(2009)21.十月革命;(2010)21.巴黎公社 文明史观:又称文明史范式,是历史研究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本质上就是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范围上通常分为古代西方文明和中华文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等子系统。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 文明史观强调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多样性:不同文明的特点、成因及成就;统一性: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融合及相互作用)(1)公元前5—3世纪: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大变革; 古希腊文明从繁荣到没落。(2)14—18世纪:(09年;10年第(2)问) 总体特征: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中国缓慢,西欧迅速,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方。(3)19世纪中晚期和20世纪初期:(10年第(3)问) 总体特征:受两次工业革命影响,欧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主要国家过渡到垄断阶段。中国社会剧变,在民族危机刺激下,近代化逐步展开,但举步维艰。(4)“二战”后初期: 总体特征:两极格局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新中国成立并向社会主义过渡。(5)20世纪晚期:(10年第(4)问) 总体特征: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形成;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整体发展。1、了解已考考点及特点:(必修一共80个考点) ①罗马法的内容与作用(《十二铜表法》)10 ②三省六部制10 ③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响09、10(38题) ④巴黎公社10 ⑤俄国十月革命09、10 ⑥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