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非洲(1)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docx
6.2非洲(1)说课稿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6.2非洲(1)说课稿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1)”为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设计以下教学思路:首先,通过展示非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非洲的地理位置、轮廓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其次,以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非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最后,以小组讨论形式探讨非洲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地理实践素养: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工具,独立获取非洲地理位置、地形分布等基础地理信息的能力。
2.地理思维素养:通过分析非洲的气候、自然资源等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能力。
3.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非洲自然、人文景观的兴趣,树立尊重自然、关爱地球的观念。
4.地理综合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使用、不同大陆的分布、气候类型等。他们对非洲的地理位置有初步的认识,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特征,如撒哈拉沙漠、尼罗河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非洲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地理学习上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喜欢通过地图和案例来学习。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视觉学习,有的偏好实践操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在理解非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地形特征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遇到困难。此外,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概念,如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实例和直观材料来辅助理解。在分析非洲的发展问题时,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
教学资源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
-多媒体投影仪
-互动式智能平板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网络地图资源
-相关地理纪录片
-实物模型(非洲地形模型)
-小组讨论卡片
-教学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非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的美丽与神秘。
-提问:“你们对非洲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分享已有的知识,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展示非洲地图,讲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大陆形状、主要国家分布等基本信息。
-分析非洲的气候类型,通过GIS软件展示气候分布,并解释其对非洲农业、生活的影响。
-利用实物模型和PPT课件,介绍非洲的地形特征,包括高原、山脉、河流等。
-通过案例讲解非洲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
-引导学生探讨非洲自然资源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发小组讨论卡片,每组针对一个特定的非洲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自然资源)进行讨论。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和自然资源等关键信息。
-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学生绘制非洲地图,标注出主要国家和地理特征。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非洲某一地理特征的短文,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非洲:自然与人类》
-《非洲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非洲野生动物大观》
-《非洲的人文与自然》
学生可以阅读这些书籍,以更深入地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野生动物、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看纪录片《非洲大陆》,了解非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利用网络资源,研究非洲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探究非洲的矿产资源分布,分析其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贡献。
-研究非洲的河流系统,如尼罗河、刚果河等,了解它们在非洲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调查非洲的动植物多样性,特别是大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
-深入了解非洲的传统文化,包括音乐、舞蹈、服饰和节日等。
-分析非洲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探索非洲的旅游业发展,包括其优势和面临的可持续性问题。
-通过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