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优秀教学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海国图志》、《天演论》中译本等知识点;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根据课文和插图中有关的资料,讲解、分析魏源的典型事迹,指导学生“照方抓药”,主动学习有关其他三人的史实;联系原始遗存的知识举例说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等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赶超世界先进文化,热血报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先进文化才能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只要谁先进,就要向谁学。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教学流程
(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 (莫言 获奖及作品蛙)
教师:
他成了中国社会的新偶像。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引起了文学界及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向世界”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梦想,在中国作家心中普遍存在着“诺贝尔情结”, 莫言获奖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来说,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意义,莫言在中国引发了诺贝尔文化奖热,也在瑞典掀起一波 “中国文化热”,也能为世界理解中国打开更多的窗口.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中国近代在科学和文化做出贡献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展示:
教师:同学们,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构逐渐被打破,人们的文化生活、社会习俗都增添了新的内容。这时,在思想界也兴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睁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是林则徐、魏源、严复等人。特别是魏源 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看“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一目下的第一段内容。回答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学生: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教师: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谁?
学生:魏源和严复。
教师 :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两人的典型事迹。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魏源与《海国图志》
展示 :
师提出问题:这两位思想家各生活在什么时期?代表作品是什么?主要内容?它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①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参加过抗英斗争。
②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③主张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④强烈批判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加以抨击。
⑤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教师:此书封面中的“图”和“志”各是指什么?
学生:“图”是指地图,借指地理;“志”是指史志,即历史。
教师:“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
学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教师:清代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魏源是冲破闭关锁国的思想束缚,提出向西方学习掌握敌的长处,克敌制胜的,这是他爱国、进步的重要表现。他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
教师过渡: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
展示:
(2)严复与《天演论》
学生:①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②甲午战后,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第一部《天演论》影响最大。
③《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④严复还鼓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严复是一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其思想形成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