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科学技术与创新型国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科学技术与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立足于本国实际,努力探询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其中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走上科技强国的道路,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当前,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国家的竞争优势已从传统以资源和成本优势为主转向以技术优势为主,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成为一个国家保持持久竞争力的不二法门。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积累了许多符合本国国情、各具特色的驱动科技创新的做法与经验。??为引导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合理筹划并出台一系列前瞻性的、旨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宏观战略规划。美国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就提出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专门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和各机构的科技政策与计划预算。布什政府执政时期发布《美国竞争力计划》,对未来十年美国的科技发展作了明确规划,主要目的是通过保障美国在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奥巴马上台后,又制定《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增长和高质量就业》,力图进一步提高美国的持续创新能力。英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制定颁布多部信息技术和战略性研究计划。2004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十年(2004—2014)科学与创新投入框架计划》,决定将对科技投入的增长置于其他投入之上,主要目标是使英国成为将知识转换成新产品和服务的世界领先者。2008年,英国政府又出台《创新国家》白皮书,力图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适宜创新企业和创新攻关服务的国家。
重视研发投入是各国促进科技创新的通行做法。根据OECD提供的数据,目前,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6%,其中发达国家约2.5%—3%,发展中国家约1%—2%。近年来,发达国家愈发高度重视研发与科技创新投入。2007年,美国研发经费占GDP比重为2.68%,德国2.54%。亚洲国家中,日本达3.44%,韩国则达到3.47%,远远高于中国。在日本,为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专门设立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资助的下限为500万日元,上限为2000万日元。芬兰则通过技术开发中心等机构出资吸引和鼓励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参与实施国家技术计划项目,促进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当今时代,人才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石。长期以来,高新技术人才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家既要重视培养本国创新型科技人才,也注重引进别国高新技术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扁平化进程加快,人才流动日趋频繁,人才争夺更加激烈。国家想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政府确定了创新教育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鼓励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人员相互流动。
21世纪是一个知识膨胀、信息爆炸的世纪,也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世纪,更是一个充满着创新需求、创新气息的时代。创新的世纪迫切呼唤着具有良好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当代科技的发展需要有良好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激烈的国际竞争呼唤良好创新素质的科技人才,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为本,只有建设强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培养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道路才能走得更加顺畅。
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上就必须保持高的创新性和高的活力性,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高智力和高创新性。企业的创新不仅要在原有技术道路上的简单积累,而且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的最新成就的基础上,主要来源于大规模的科学研究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创新型国家比一般的其他类型国家的建设(传统的农业、工业国家建设)具有更高智能输入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显著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我国目前科技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增强科技创新的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