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ppt

发布:2019-01-22约3.24千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 KEY POINTS 1.Collection of blood sample. 2.Announcements of sample collection. 3.Action principle and suit range of anticoagulant. 4.Use dosage of anticoagulant. 第一节 血液标本采集 一、 血液标本类型 二、 血液标本采集 三、 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一、血液标本类型 1. 全血 2. 血浆 3. 血清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 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而血清没有。 二、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1. 毛细血管采血法 (the collection of capillary blood) 2. 静脉采血法 (the collection of venous blood) 3. 动脉采血法 (the collection of arterial blood ) 1.毛细血管采血法 方法 手指或耳垂部消毒后用无菌针刺破皮肤,使血液自然流出,吸取一定量进行检测; 用途 用于需血量很少或一般常规检查; 评价 采血方便;容易溶血﹑凝血和可能混入组织液,易发生凝块。 2.静脉采血法 1) 普通静脉采血法(开放式) 2)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法(封闭式) 1) 普通静脉采血法 开放式静脉采血法 方法 将肘部静脉上端用压脉带系紧,使静脉充分暴露,局部消毒,用注射器刺入取血; 2)真空负压静脉采血 封闭式静脉采血法 方法 消毒与选择穿刺部位同普通法。采血器有套筒式和头皮静脉式二种,具有软橡皮套管式止血装置,穿刺回血后将另一端插入真空定量硅化的采血试管中,血液足量后,拔出试管即止血,再插另一真空定量管时又可采血。 方法同静脉法,但采用的血管为动脉。 动脉采血具有一定的风险。 三、标本采集时的质量控制 标本采集时应规范操作,以减少误差; 毛细血管采血时应避开伤损部位,避免挤压皮肤,血液应自然流出; 静脉采血时压脉带压迫时间不宜太长; 动脉采血后应立即与空气隔绝,阻止血气交换; 容器要干净,干燥,避免强力振荡引起溶血; 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 抗凝的标本其比例要准确,必要时需修正; 尽量避免输液时采血,因可干扰测试结果。 第二节 抗凝剂的选择和应用 一、抗凝剂作用原理和应用 抗凝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以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 抗凝剂 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 第三节 血液标本的保存与处理 一、血液标本的保存 二、标本的处理及其原则 一、血液标本的保存 二、标本的处理及其原则 急诊检验 用促凝真空管采血(血凝和血常规除外),待完全凝固后离心析出血清。 血凝标本 充分抗凝后尽早分离血浆,在2h内完成测定或4℃冰箱中保存。 血液形态学标本 放置在室温中,不宜冷冻,4h内无影响,应及时制作血涂片,否则可使中性粒细胞颗粒消失。 深度冷冻的标本 检测前应在37℃速溶并充分混匀,以防检测物质分布不均而影响结果。 检测完的血液标本 经消毒后再集中焚烧。 思考题: 1.血浆与血清有何不同? 2.采血前应考虑哪些问题? 3.采血时应注意些什么? 全血 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在体外经抗凝剂抗凝而获得。 主要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浆 为全血除去血细胞的部分。在体外用抗凝剂抗凝经离心而获得。 用于血浆生理性和病理性化学成份的测定,如临床生化检查,血栓与止血的检查。 血清 是血液离体自然凝固后所析出的液体部分。 适用于多数临床生化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 第一章 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临床基础检验学》 用途 需血量较多或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时使用; 评价 采集的血量可任意控制,但操作环节多,在移液及丢弃注射器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评价 操作规范,采血过程中血标本不与外界接触,避免血源性交叉感染。 用途 同普通静脉采血法。 3.动脉采血法 什么叫抗凝? 抗凝剂又是什么? ? 原理 枸椽酸盐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2C6 H5 O7 Na3 + 3Ca 2+ C12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