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露天开采第二章露天开采工艺分析报告.ppt

发布:2016-05-19约1.02万字共7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间断开采工艺 连续开采工艺 半连续开采工艺 综合开采工艺 煤岩松碎 采装 运输 排土 综合开采工艺 综合开采工艺:一个露天场内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开采工艺。 1、倒堆开采工艺 2、铁道/斜井胶带输送机联合工艺 3、轮斗挖掘机---带式输送机/汽车—带式输送机联合工艺 倒堆工艺 倒堆工艺 工艺特点: 大型拉斗铲无运输倒堆工艺是一种先进的露天开采工艺,它集采掘、运输与排土于一体,将剥离物直接倒堆排弃于采空区内,具有设备少、作业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生产能力大、生产可靠性高等显著特点,在国际露天矿山开采中,已成为首选的露天开采。 适用条件: 适用于近水平或缓倾斜煤层,对剥离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气候条件等无严格要求。 间断开采工艺——采装 采掘工作面参数 4)工作平盘宽度B 工作平盘是采装作业的场地。宽度主要取决于爆堆宽度、运输方式、运输设备规格、动力管线的配置方式以及作业的安全宽度等因素。 汽车运输时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Bmin=b+c+d+e+f+g 间断开采工艺——采装 采掘工作面参数 间断开采工艺——采装 挖掘机生产能力 间断开采工艺——采装 提高挖掘机生产能力的途径 1)结合矿山的设计生产能力,合理选择挖掘机自身的设备规格与技术规格。 2)优化爆破设计、改善爆破质量,以提高挖掘机装载效率与满斗系数。 3)通过技术培训,提高挖掘机操纵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熟练程度,进而提高挖掘机的工作效率与生产能力。 4)合理选择挖掘机的采装方式与运输设备的供车方式,以缩短挖掘机工作循环时间。 间断开采工艺——采装 习题: 某露天煤矿采用间断开采工艺,3个台阶同时生产,每个台阶布置3台单斗挖掘机,挖掘机铲斗容积30m3,满斗率为0.85,松散系数1.3,每5分钟卸斗一次,工作面时间利用系数为0.75,煤容重为1.4t/m3,每班工作8小时,每日三班作业,年工作日按300天计,计算该露天矿原煤年生产能力。 间断开采工艺——运输 运输工作:目的是将煤岩经运输设备运至卸煤站或选煤厂,排土场,还包括辅助材料及人员的运送。 运输工序起到“纽带作用”,在基建时期,其费用占到基建总额的40%-60%,生产期间,运输成本和工时分别占到总成本和总工时的一半以上。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及开采要求,露天矿的运输方式分为单一运输方式和联合运输方式。 单一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联合运输方式:公路-铁路、箕斗运输、提升机运输 间断开采工艺——运输 露天矿运输的基本要求: 1)露天矿物料的运距,尤其是剥离岩石的运距应尽可能最 短; 2)最好应用最简单的运输方式,和较少的运输设备类型, 以简化管理和维修组织工作; 3)运输设备的容积和强度应与采装和卸载设备的容积以及 矿岩的运输性质相适应; 4)所采用的运输方式应保证工作可靠,移运过程尽可能保 证最大的连续性; 5)采用的运输方式应保证工作安全和采矿成本最低。 间断开采工艺——运输 铁路运输 1)优点:可利用任何种类的能源和机车类型;设备和线路坚固可靠;设备供应可靠,运行作业易于自动控制;车辆运行阻力小,能耗小,运输成本低;列车载重量大,运输能力大;对矿岩性质、块度以及气候条件适应性强。 2)缺点:爬坡能力小,曲线半径大,线路工程量大,基建投资也大,基建时间长,受开采深度限制,线路系统及组织复杂等。 3)适应性:适用于储量大、采场面积大、运距长(大于4km)和运量大的露天矿。 间断开采工艺——运输 铁路运输 机车车辆:常用机车有直流、交流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蒸汽机车和复合能源机车;车辆用自翻车,80t-180t; 线路分类:固定线路、半固定线路和移动线路。 轨道:准轨铁路1435mm、窄轨铁路600mm,762mm,900mm 道岔分类:单开、单式对称、复式交分道岔。 铁路通过能力:指区间(车站)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对/班或对/天。 列车运行周期时间:Tz=t1+t2+t3+t4+t5 列车运输能力:Q=nqT/Tz 间断开采工艺——运输 公路运输 1)优点:机动灵活,调运方便;爬坡能力强,运距短,基建工程量小,建设速度快;重型汽车技术已经成熟,能够满足大型、特大型矿山运输强度的要求;运输组织简单,可简化开采工艺和提高挖掘机效率。 2)缺点:单位运输成本高,运输距离受到限制;汽车维护费用高;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深凹露天矿采用汽车运输容易造成坑内空气污染。 3)适应性:适用于地形复杂、山高坡陡、走向长度小、矿石需要分采以及要求加速矿山建设速度的露天矿。   间断开采工艺——运输 公路运输 自卸汽车:机械传动、液压传动、电力传动 卡车选型:考虑与挖掘机斗容的配合,运输量的多少,运距距离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