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葡萄糖浆生产工艺.doc

发布:2017-06-20约3.38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引言—42DE酸转化葡萄糖浆可增加固形物含量,提高蔗糖溶解性,保证糖果粒度,常与蔗糖混合用于硬糖生产。果脯是水果加工中的一种重要产品,选用63DE葡萄糖浆,黏度低、渗透性好,容易渗入果肉或果皮间隙,而低DE值的糖浆,因平均分子量高,黏度大,效果就差。 葡萄糖浆用于酒精饮料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控制悬浮性、熟度和甜度;二是作为发酵碳水化合物来源,应选用高DE值葡萄糖浆,在发酵或蒸馏萃取后加入。葡萄糖浆在焙烤业中被大量使用,它能控制产品的流变特性,还原糖能提高面包皮的褐变反应。糖浆中的低聚糖能控制产品组织结构,高DE值葡萄糖浆能使蛋糕吸水防止干燥,延长货架期。葡萄糖浆用于冰棋淋生产,能控制产品柔软度、晶体形成和冰点,使产品变得光滑,无冰晶产生,不过甜,不掩盖风味。葡萄糖浆在医药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作为抗生素生产的原料, 作为药丸糖衣,与蔗糖共同作为止咳液的载体。 医药工业:有食品级和医药两种。口服糖标准低于医药级,同时有的还加入维生素、钙质等以提高营养供病人、老人、儿童服用。 葡萄糖同时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生产山梨醇、革露醇、维生素丙、维生素C、葡萄糖酸、葡萄糖醛、味精、醋酸等各种产品的原料,广泛地应用工业。 葡萄糖浆的生产,需经过淀粉液化后再糖化步骤。方法通常有酸法,酸酶法和双酶法。酸法水解制葡萄糖由于需要高温和盐酸作催化剂,因此会产生一些不可发酵性糖及一系列有色物质这不仅降低转化率,而且由于生产的糖液质量差,对后续精制带来不利影响。酸酶法即酸法液化、酶法糖化。在酸法液化时,控制水解反应,使DE值在20%~25%时即停止水解,迅速进行中和.调节pH值4.5左右,温度为55~60℃后加葡萄糖淀粉酶进行糖化,直至所需DE值,然后升温、灭酶、脱色、离子交换、浓缩。酸酶法工艺虽能较好地控制糖化液最终DE值,但和酸法一样,仍存在一些缺点,设备腐蚀严重,使用原料只能局限在淀粉,反应中生成副产物较多,最终糖浆甜味不纯,因此淀粉糖生产厂家大多改用酶法生产工艺。其最大的优点是液化、糖化都采用酶法水解,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几乎无腐蚀;可直接采用原粮如大米(碎米)作为原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糖液纯度高、得率也高。考虑到实际情况,本文介绍利用双酶法。液化采用两次加酶工艺的低压蒸汽喷射液化。 二 工艺理论 一 液化理论 1、液化:液化是淀粉加水成淀乳,加温糊化后,加液化酶使其水解成小颗粒,降低粘度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的目的:降低淀粉糊化液的粘度,增加流动性,制备糖化底物。 3、淀粉乳必须先糊化的原因:糖化使用的葡萄糖酶属于外酶,水解作用从底物分子的非还原末端进行。为了增加糖化酶作用的机会,加快糖化反应速度,必须用а-淀粉酶将大分子的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但是淀粉结晶性结构对酶作用的抵搞力强。例如细菌а-淀粉酶水解淀粉颗粒和水解糊化淀粉的速度比约为1:20000。所以需要先加热淀粉乳,使淀粉颗粒吸水膨胀、糊化,破坏其结晶结构。 4、老化:淀粉的老化实际上是分了间氢键已断裂的糊化淀粉又重新排列形成新氢键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复结晶过程。DE值越低,淀粉越容易老化。 5、液化液的标准: ①液化要均匀; ②蛋白絮凝要效果好; ③液化要彻底(在60℃时液化液要稳定,不出现老化现象,不 含不溶性淀粉颗粒,液化液透明、清亮)。 6、液化液的用途: ①用途之一是生产葡萄糖及果葡糖浆(产品)。这种糖液希望葡萄糖含量高、色泽浅、透明度高。这种高DE值的酶法糖液过滤速度快。 ②用途之二是生产中转化糖浆。这种糖浆的糖化液过滤性相对较差。 ③用途之三也生产葡萄糖,但是这种葡萄糖是作为发酵工业的碳源(如味精、甘油、青霉素、赖氨酸等)来使用。这种糖液的粘度高低,直接决定后道提取的难易,因此这种葡萄糖液的过滤速度要求特别快。 二 糖化理论 在液化工序中,淀粉由а-淀粉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等较小分子产物,酶糖化是利用葡萄糖淀粉酶进一步将这些产物水解成葡萄糖。 1、理论收率 纯淀粉通过完全水解,因有水解增重的关系,每100g淀粉能生成111.11g葡萄糖,反应如下: (C6H10O5)n + nH2O nC6H12O6 淀粉 水 葡萄糖 162 18 180 100.00g 111.11g 因此,葡萄糖的理论收率为111.11%。 2、实际收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复合分解反应的发生及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损失,葡萄糖的实际收率仅有105~108%。 收率=糖液量(L)×葡萄糖含量(%)/投入淀粉量(kg)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