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pdf

发布:2025-04-04约2.33万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密★启用前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

历史

本试题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

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乳钉纹铜爵、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等标志性文物(如下图),且在河

南、山西等地发现近800处具有同类工艺特征的文化遗存。这可用于佐证()

A.早期农耕文化基本特征B.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C.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2.汉元帝认为“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遂一改汉初徙豪民守陵的做法。汉成帝

亦下令“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汉哀帝即位后规定“勿徙郡国民,使得自安”。这在客

观上()

A.有利于豪族势力的膨胀B.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世俗化

C.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北魏在平城地区实行计口授田,要求“有牛家与无牛家一人种田二十二亩”,并强力推行人力与牛力相

贸,无牛者需“偿以私锄功七亩”。类似的规定在汉唐间的中原地区不曾见到。这一举措出台的主要原因

是()

A.国家的财政危机严重B.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C.北魏畜牧业发展滞后D.大量无主荒地需垦殖

4.北宋初期,儒士们指出“魏以土德承汉”。至北宋中期,欧阳修重新厘定正闰标准,以“居正”或“一

统”为条件,力图将曹魏纳入正统之列;司马光又提出曹魏取天下于“盗手”而非取之于“汉室”。上述

不同的解释()

A.折射出士大夫的理想追求B.违背了学术研究的潮流

C.反映出宋代儒学的新发展D.蕴含着强烈的时代关怀

5.清初承袭明制设置六科,规定主官给事中有封驳之权,若皇帝旨意有未便之处,许其封还执奏。雍正继

位后,将六科并入都察院,给事中们纷纷上书反对,但反对无效。雍正此举意在()

A.提高政府监察效率B.明确中枢权力分工

C.减少皇权运行阻碍D.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6.晚清时期,英驻华公使领对保护在华的英籍华民尤为谨慎。1868年英使阿礼国出台章程,要求英籍华

民改换洋装才能被英方保护。清廷则主张英籍华民在血统上仍为中国臣民,坚持按通行属地原则进行管

辖。这表明清政府()

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C.有效维护国家主权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

7.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棉纱多为30支以上的细纱,而中国市场主要被印度机制粗纱占据。如九江1887

年进口棉纱最多的是16支、20支的印纱,汉口1891年棉纱进口量七成来自印度。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沦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B.社会经济结构完全解体

C.传统棉纺织业出现变化D.民族纺织工业快速发展

8.1929年9月,陈毅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指出“调查工作居于红四军工作之首,(可)使革命政策、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