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二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oc

发布:2017-01-16约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专题二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高考题库】(经典真题,透视高考) 考点一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选择题 1.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7)图5所示中国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1949年3月”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了( )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解析】选B。从材料时间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可以判断出这时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基本胜利,革命胜利后到1956年属于过渡时,这一时期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当属于新民主主义,也可以从题干中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反映出来。A项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成是1840年----1919年,与题目的时间不吻合。C项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应当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D项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只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5.(2011·北京文综,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解析】选D。“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说明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也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此题考查的是对建国后初期经济政策的理解。根据图示反映的是1954年,经分析A 和 C项是在1958年,故应排除;B项是在1956年,故应排除; 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9.(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解析】选C。此题考察第6分册第18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题干的材料在课文小字中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体现为一五计划。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考试内容: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化三改造”。分析:题干材料的主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状态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那么为改变“这种状态”中国政府的举措是制定和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简称为“一化三改”的“一五计划”。 10.(2010·天津文综历史部分9题)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GDP能耗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对应的是2009·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5)“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选A。从“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17.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富有地域特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2009·福建文综高考,18)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大跃进 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 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缓和 【解析】选A。“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至1956年,全部符合该时间段的是A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