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三-1基因工程 好.docx

发布:2021-07-08约2.8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三-1基因工程 好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三-1基因工程lpar;好rpar; 基因工程的概念 (1)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广义的遗传工程泛指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染色体脱氧核苷酸等)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这种遗传物质所带的遗传信息在受体细胞中表达。 (2)基因工程的核心是 ;(3)变异类型: (4)目的: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性 (5)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是:①DNA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证明;②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③遗传密码的破译 第一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 (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 (如细菌)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作用:具有专一性,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 , 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 断开 (3)作用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 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 (1)功能:将双链DNA片段之间的 连接起来 (2)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把碱基 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T4DNA连接酶,来源自噬菌体,能缝合粘性末端和平末端,但效率较低。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3.“分子运输车”——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 ,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 ,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如:抗性基因、荧光基因) (2)作用:①作为运载体,将目的基因送到宿主细胞中;②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繁殖 (3)最常用的载体是—— ,它是能够 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在细菌中以独立于 之外的方式存在。 (4)其它载体:λ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 1.目的基因是指:即人们所需要的基因,它是能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植物的抗病基因。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3获得方法:序列未知:从 中获取 序列已知:化学方法合成; (PCR)扩增 (1)基因文库: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 保存,各受体菌分别含有这些生物的不同基因。 根据DNA来源:①从特定组织提取的染色体基因组DNA, (全部基因)②mRNA反转录成的cDNA, (部分基因) (2)化学合成:包括 和根据已知氨基酸序列直接合成DNA。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①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②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③原料:模板,4种 ,2种 ,热稳定的 。 ④过程:第一步:高温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低温退火(冷却至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适温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⑤特点: 形式扩增,即(2) n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质粒组成:复制起点+目的基因+ + + (思考:各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3.过程:①用一定的 切割载体(如质粒),使其出现一个切口,露出 。 ②用 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供体DNA分子,使其产生 ③然后用 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DNA 第三步: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受体: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2.常用的转化方法: (1)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其次还有 和 等。 (2)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受体细胞多是 。因为该细胞具有最佳的 。 ★(3)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原理是:先用 处理细胞,增加大肠杆菌的 ,使其成为 ,使重组DNA进入大肠杆菌内。 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