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读不完的大书(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docx
22读不完的大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语文阅读与写作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12周星期三上午第2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读不完的大书》,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读不完的大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和心得。
4.写作练习: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相关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内容、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等,给出具体指导和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
1.课文文本:《读不完的大书》
2.相关图片或视频:大自然的美景图片或视频
3.写作纸张和文具:为学生提供写作所需的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注意事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阅读《读不完的大书》,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2.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表达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4.文化素养:通过学习《读不完的大书》,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读不完的大书》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和表达作者情感的技巧。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含义,如“读不完的大书”所象征的意义。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如如何生动地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
-突破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障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举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例如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和表达方式,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景色的描绘和感受。
-教学难点举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课文中的抽象概念,通过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以及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读不完的大书”所象征的意义,即大自然无尽的美丽和智慧。
-教学难点举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难以运用的写作手法,提供具体的指导和示例,如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如何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等,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障碍,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音响系统。
-学生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用于查看课文和提交作业。
2.课程平台:
-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LMS),用于发布课程材料和作业。
3.信息化资源:
-课文《读不完的大书》的电子版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大自然的美景。
-写作辅助工具,如在线语法检查和拼写检查工具。
4.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写作练习,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展示与评价,用于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互相评价。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读不完的大书》的第一部分,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回顾一下作者对大自然的描述,并思考一下大自然为什么会成为一本大书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深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自主学习(10分钟)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是如何描述大自然的景色的?
-作者对大自然有哪些赞美之情?
-大自然为什么被称作一本大书?
阅读完毕后,请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