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人员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96· ——专业销售技巧?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您将能够:
认知人不应当被视为资源的新理念
了解中国人为何不能管的奥秘
掌握通过理人、安人管理中国员工之道
掌握中国式沟通、激励与领导的技巧
掌握人员发展的三大支柱
掌握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诀
课前总自检
请您判断下列陈述的正误,以此来评估您对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程度:
1被利用的对象才是资源,而人不是被利用的对象,人不能被当作机器、工具或者物料,所以人不是资源对□ 错□2管理不是管人,管理是管事、管物、管人以外的资源。把人纳入管理,相当于把人当作了动物对□ 错□3一旦把人纳入管理,就会一切公事公办,这样必然不得人心对□ 错□4人是不能管的,而事情是要管的,要学会以管事来带动人心,让员工把他们的身心投入到从事的工作中,这样他们就一定会积极配合,把工作做好对□ 错□5员工潜力无限却不愿意发展,是组织最大的损失对□ 错□6没有一个中国人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对中国人来说,“不为”远远多于“不能”对□ 错□7管理的软件具有民族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对□ 错□8整个的人员发展进程简单到用以下八个字就可以涵盖—进退、奖惩、教养和老死对□ 错□9人员的发展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民族性,使其向正确的、有利的方向去发展对□ 错□10调整前后的心理建设,是调整成功与否的主要关键对□ 错□以上10个观点都是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您认为它们是对还是错?
如果您选择“对”的数量在8个以上,说明您对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颇有研究;
如果您选择“对”的数量在5~8个之间,说明您对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有初步的认知;
如果您选择“对”的数量少于4个,说明您对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认识相当有限!
无论您选择“对”的数量是多少,总有需要完善、值得学习的地方。当您翻开下一页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式人力资源管理如此玄妙!
第1讲 人力不应视为资源
【本讲重点】
人不是资源
视人为物 违反人性
人基本不能纳入管理
人不是资源
人非资源体现中国人的价值观
人不应该被视为资源,人根本就不是资源,这是东西方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差异。被利用的对象才是资源,而人不能被当作机器、工具或者物料,所以人不是资源。这种观念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意识,是中国人自身特性的一种体现。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一个人只要修养好且不伤害他人,这个人就有价值,所以,我们才说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也不接受类似“赚了钱的人就了不起,就有价值,而没有赚到钱就没有价值”的观点。
西方人则认为只有有利用价值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很难辞退一个人,而在西方社会辞退员工是轻而易举的事。
中国人以修养的好坏来衡量人的价值。如果一个人修养不好,就算身居要位、才华横溢,大家也不会将他作为自己的典范和榜样。再者,就算这个人很善于赚钱,他依然不被我们所看重;反之,只要这个人从不危害他人,他就有价值。
但是,现在很多人盲目地接受许多西方的观念,不再以道德标准衡量他人,而是“一切向钱看”,致使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发生了倾斜和扭曲。如果我们还提倡西方的人力资源管理,无疑会助长这种恶劣的社会风气。
人是运用各种资源的组织主体
人是能够运用各种资源的组织主体,而本身并非资源。有人说组织是以物料为本的,这种说法显然不合理,再多的物料也需要人去整理、去分析、去制造。把人当作资源就是把人当作物品、工具,物品和工具是没有思想、任人摆布的,而没有哪个人愿意被他人摆布。
人富有创造和自主的本性,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人是运用资源的主体,而绝非资源。
视人为物 违反人性
不能把人当作资源利用、处理
在西方的人力资源观念中,把人当作人力资源去利用、去处理,这种观念本身就是错误的。这种观念视人为物,这无疑严重地违反人性。
人是有情绪的主体,是不受摆布、事事都要自我决定的主体,将利用和处理加诸在人的身上,就会引发他们的反抗情绪,这种情绪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人是顶天立地的万物之灵
在中国人最基本的观念中,存在天、地、人三项。正所谓天大、地大、人亦大。中国人重天,因为天赐给人类雨水,有了水才有了生命;中国人也重视地,地是万物生存的根本所在;中国人更看中的是“人”,因为人是由天地孕育而成的灵物,没有人,这个世界就失去了色彩。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明确地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天、地之中有很多生物存在着,其中人最重要。只有人才具有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
由此,中国人才提倡以人为本,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的价值。正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人有别于其他任何事物。所以,如果把人作为资源,就是视人为物、违反人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