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十三章通货理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 通货理论1.通货膨胀、通货收缩、通货紧缩与滞胀这几个概念有何不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以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而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2)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通货膨胀是一般价格水平在某一时期的持续上涨。通货收缩指消除或减少通货膨胀的过程。通货紧缩指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下降。当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并存时,经济即陷入滞胀。
2.简要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
图13-4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图13-4中,横轴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表示一般价格水平。为总需求曲线,为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起初呈水平状。这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产量从零增加到,价格水平始终稳定。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价格水平为,总产量水平为。当总产量达到以后,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的不足而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图13-4中总需求曲线继续提高时,总供给曲线便开始逐渐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逐渐上涨。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价格水平为,总产量为。当总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时,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全部得到利用。图中总需求曲线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价格水平为,总产量水平为。价格水平从从上涨到和的现象被称作瓶颈式的通货膨胀。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因而总供给曲线呈垂直状。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例如,图中总需求曲线提高到时,它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上涨到。这就是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3.简要说明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成本推进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不仅从成本角度,而且也从供给的角度解释了通货膨胀的形成,因此又被称为供给性通货膨胀理论。其主要观点是,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需求的增加,而是生产成本的上升,即使没有
(2)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三个:工会要求提高工资水平(引起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垄断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制定的垄断价格(引起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进口原材料成本的增加。
在图13-中,横轴代表总产出,纵轴代表物价水平,代表初始的总供给曲线,表示需求曲线,其值固定不变。二者的交点是初始时期的市场均衡点,所对应的价格为均衡价格,为均衡产出(收入)。当生产成本(包括工资成本和进口原材料成本)提高或利润增加时,总供给曲线将由移动至,并形成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收入),且,说明总供给的增加不仅会提高物价总水平,而且会增加居民收入。当生产成本(包括工资成本和进口原材料成本)继续提高或利润继续增加时,总供给曲线将继续向上移动至,并与形成新的均衡点。此时,新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出分别为和(收入),且,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便产生了。
图13-5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4.简要说明结构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5.若某国价格水平在2001年为1079,2002年为1115,2003年为1145,则2002年和2003年的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如果以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值作为对第三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则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应该为多少?如果2004年的利率为5%,计算该年的实际利率。;
2003年通货膨胀率为:;
2004年通货膨胀率为:;
根据费雪效应可知:。
6.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它们分别对社会经济产生什么影响?答:预期的通货膨胀是指由于长期以来,通货膨胀一直比较稳定,社会公众可以依据经验基本预期到通货膨胀。区别在于能否根据预期作出相应的行为,比如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人们认为未来上涨,就要求更高的工资。相比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除非特别严重,伤害性要小一些,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
在低通货膨胀率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会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在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情况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就会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冲击。首先,通货膨胀会使人们持有货币的意愿降低,倾向于将收入转化为商品;其次,通货膨胀会导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除了带来上述各种社会成本以外,还会造成财富再分配的效应。由于财富再分配效应,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使得未来的实际债权和债务、实际收入等重要经济变量具有了不确定性。价格波动幅度越大,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变化也就越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