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顿識技术产品蹦静I4RS补粉析
2017-12-02 16:43:44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5期 孙莹+于潇+杨若琳
〔 )文章基于1995-2014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从贸易竞争性及互补性的概念 允度,对屮俄卨技术产品岀门相似度指数分析、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分析以及出门帘场结构 测度两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性水平,并计算贸易结合指数、加权后的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及产业内 贸易指数测度两国髙技术产品贸易互补性水平。还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屮俄技术产品竞争性及互补性 的影响因索进行实证分析,根裾结果从商技术发展政策与产品层面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技术产品,竞争性,互补性,中国-俄罗斯
( )F752.62 〔 )A ( )1008-2689 (2017) 05-0069-08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來,世界各国纷纷出台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髙技术产业來增强 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科技在世界经济屮所占比重日益增长。由于各国都在极力促进高科技产品 的产业化、创新化、国际化,促使贸易商品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商品演进,从而导致高技术产品贸易 额不断增加,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的竞争领域从传统的工业制成品过渡到以信息产品为主体 的时技术产品。
俄罗斯是欧洲第一大国,也是屮国邻国屮面积最大的国家,屮俄有约4300公里的边界线相连, 根据国际贸易里的引力模型,由于二者经济规模(GDP)较大,双方距离较近,闵此屮俄的双边贸易 规模颇为讨观,然而现实中,虽然中俄的双边贸易由来己久,但规模远不及预期。2014年中国对俄 罗斯出丨I仅占中国出丨I总额的23%,俄罗斯对中国出丨I仅占俄罗斯出丨I总额的84%,说明两国的双 边贸易往来密切程度远落后于两国在政治军事战略层面的合作。2014年,李克强出访俄罗斯,与俄 罗斯签署了将近40项合作协议,涉及能源、金融、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一带一路”战略及中俄自 贸区的规划都在酝酿成形之屮,因此在这关键时期,对屮俄商技术产品贸易的研究及分析就显得更为
重要。
二、文献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在1817首次捉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存在基础是生产技 术的相对差别(并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生产者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每个国家都应集屮生产并出口具宥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 产品,双方均可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髙劳动生产率。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开始以比较优势理论为 基础,运用计8经济模型來分析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Balass, 1965提山丫显示性比较优势指 数这一测度一国比较优势的方法,除此之外,经济学家们还捉出了由比较优势理论所引中出的K它统 计评价方法,如贸易竞争指数、出U市场占有率指数和出U相似度指数等等。
贸易互补性指数足由Drysdale, 1969提出,他指出若两国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那么这种联 系存在的原因是贸易互补还是贸易偏向?基于这一问题,他给出了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 TCI)这一测度贸易i补性的工具。
關于?屮俄贸易关系及贸易互补性研宄,国内一些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上都有所分析。杨希燕和王 笛,2005对屮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并引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研究两国贸易比较优势,测算结果 得出两国贸易只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创新运用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研宄两岡未来贸易互补性潜力后,发 现两国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以贸易互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并运用相关指数进行贸易互补性测算的文献也较多。陈可安, 2000梳理了贸易互补性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双边贸易比较优势的六种测定方法及两个反映双边贸易 性质的指标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并对玉米、大豆、茶叶等七种农产品对日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测算和 分析。解忠涛,2006通过相关指数分析和模型测算,证明中国与円韩的贸易A有很强的互补性,中 曰、中韩双边贸易的潜力很大,有待进一步扩展与深化。
出口结构现状(一)屮国与俄罗斯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高技术产品贸易起步,初始规模较小。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和1995 年的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了屮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屐。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 从出口来看,巾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由1995年仅有的13085亿美元,2014年上升到496275亿 美元,增长了 36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22%,占全国贸易出U1总额的比重由1995年的88%增长到 2014年的212%;从进口来看,屮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由1995年的16130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 267606亿美元,增长丫 156倍,年均塯长率为179%,占伞国贸易进口总额的变化较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