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专项训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解直角三角形专项训练
[例题精选]:
例1 如图,在的值。
分析:要求放在某个直角三角形中,如图可知,中,根据锐角正弦概念,
因此只需求BD即可。此外,还可以发现,因此只要求出
解法一:
∽
解法二:
小结: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求,不论直角三角形如何放置,都应能结合图形,灵活准确地运用三角函数概念。另外,也应注意根据等角关系求三角函数值。
例2 计算:
(1)
(2)
分析: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必须熟练记忆。计算时注意根式的运算,结果应化简。
解:(1)
(2)
例3 化简:
(1)
(2)
分析:第(1)小题可化为,将代入即可进一步化简,第(2)小题同样可得,而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为最长边,所以对于任何锐角
。这个性质会经常用到。
解:(1)
(2)
例4 (1)已知:
(2)求。
分析:本题所求都不是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不能代入数值,但可发现角度间关系,即43(26(与46(34(互余,35(与55(也互余。因此应考虑应用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解:(1)(26(+46(34(=90(,
∴sin46(34(=cos43(26(=0.7262,
(2)∵35(+55(=90(
∴
例5 已知:
分析:的对边为斜边为则由勾股定理可求出,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概念可求其余三角函数值。
另外,同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之间有平方关系,倒数关系和商的关系,利用它们可以求其它三角函数,如根据,应注意因为锐角三角函数都是正的,求开方时应取正值。
解:
小结: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可用来从一个三角函数求其它的锐角三角函数。要注意几个公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例6 计算:
(1)
(2)。
解:(1)
(2)
小结:在化简或计算时,应把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结合起来考虑。而且应灵活运用,如有时也须把1化成,以便化简或计算,这应结合题目具体情况。
例7 不求值,判断式子的符号:
分析:要判断两式乘积的符号,只需知道这两个式子是正是负,而这两个式子又是两个三角函数式的差,要判断两数差是正是负,应知道两数谁大谁小。这就根据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判断。
解:锐角的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而锐角的正切值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
例8 选择题:
已知
A. B.
C. D.
分析:我们知道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要判断(的范围,只需知道((的余弦值的位置。
解:
因此选B。
答案:B。
例9 查表求值:
(1) (2)
(3) (4)
分析:查表时应注意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尤其查余弦值时,应看右边和下边,而且角度每增加1(,余弦值相应减小。
解:(1)sin51(12(=0.7793;
(2)sin18(42(=0.3206
角度减1(值减0.0003
(sin18(41(=0.3203;
(3)cos59(42(=0.5045;
(4)cos25(18(=0.9041
角度减1(,值增0.0001
(cos25(17(=0.9042
小结:查余弦时,也可以利用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关系,改为查正弦值,如查cos59(42(可以改查sin30(18(,查cos25(17(可以改查sin64(43(,从而避免查表过程中可能出的错误。
例10 已知下列正弦值或余弦值,求锐角A。
(1)sinA=0.7782; (2)sinA=0.6110;
(3)cosA=0.6374; (4)cosA=0.8622.
分析:第(1)(3)小题,在表中可以直接查到0.7782和0.6374,反查即可求出,应注意余弦看右边和下边。第(2)(4)小题则先在表中查得与之最近的数,如0.6115和0.8625,再利用修正表和锐角三角函数增减性查得,同样应注意余弦值随角度的增加而减小。
解:(1)查表得sin51(6(=0.7782,
(锐角A=51(6(;
(2)查表得sin37(42(=0.6115,
即 0.6115=sin37(42(
值减0.0005,角度减2(
0.6110=sin37(40(
(锐角A=37(40(
(3)查表得cos50(24(=0.6374.
(锐角A=50(24(;
(4)查表得cos30(24(=0.8625,
即 0.8625=cos30(24(
值减0.0003,角度增2(
(0.8622=cos30(26(
(锐角A=30(26(.
小结:也可利用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将余弦改为正弦来查。如可查sinB=0.637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