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pptx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含义;拓展深化;3、居民获取收入的主要途径;知识拓展:“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四种方法判定分配方式;小吕的爸爸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叔叔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吕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业余时间喜欢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小李大伯父是残疾人,无法务工,家里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补贴。;(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按劳分配≠劳动性收入。劳动性收入=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4)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5)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农民在村办企业中的工资收入也属于按劳分配。
(7)科技人员的收入不一定都是按技术取得的收入。
①公有制经济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分配
②私营或外资的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技术入股、自己研究、转让成果专利取得的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1)劳动的重要性: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劳动的要求:
①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②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③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2、措施;(3)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5)在再分配方面:
①加大调节: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②规范分配秩序: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知识拓展: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比较;知识拓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两次分配都要重公平);拓展深化;小涛利用双休日去姑姑家看姑姑,姑姑和姑夫都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姑夫业余时间还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姑姑还有一个女儿叫小丽,在城里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每月工资一万多呢。小涛来的时候小丽正好也在家,小丽和小涛说,因为个人所得税改革了,她现在的工资比原来又多了一点。姑姑的公公也是农民,现在已经退休在家养老,每月都有养老金,姑姑的婆婆是个残疾人,每月政府都发放残疾人补贴,看病还有新农合医保报销。;总结: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本框小结;易错明辨;1.(2023·浙江·高考真题)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各部门、各地区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职责任务,并提出帮扶的各种具体措施。这将有助于()
A.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B.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C.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2022·江苏·高考真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中合理的是()
A.健全初次分配——增加资本收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B.压缩落后产能——增加就业人口——实现共享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C.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3.(2023·南通三模)某区新兴农机专业合作社针对当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多,农村缺少劳动力的现实情况,推出了半托管、全托管、订单式作业等多种经营服务模式,托管土地近2000亩。通过农资和生产各环节的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由此可见,该专业合作社()
①增加了农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