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答案.pdf

发布:2025-03-27约1.79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B

2.(3分)C

3.(3分)B

4.(4分)《诗经》承载的敬德、爱民、德政、忠孝等道德观念,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精神

内核。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体现了

爱民的思想;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展现了忠孝两全的道德观。

5.(6分)①“文”的外延不同:儒家诗教观主要强调文学意义上的诗文对人的教化作用;“文

以化人”则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扩大了“文”的外延。②社会功能不同:

儒家诗教观中诗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学对于政治的教化作用;“文以化人”主张文化为整

个中国社会服务,强调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影响作用,政

治功利性相对较少。③对“化”的理解不同:儒家诗教观主要强调教化;“文以化人”中的“化”

不仅有教化之意,还有浸化、悟化之意,强调文艺作品与鉴赏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

6.(3分)C

7.(3分)A

8.(4分)①有理想抱负,坚持变法,将“变法”视为平生之志。②为人正直,不计前嫌,

在“乌台诗案”中为苏轼辩诬。③有自我反思精神,认识到变法失败与自己用人不当有关。④

性格倔强,坚持己见,从与苏轼的对话及下船的举动可看出。

9.(6分)①推动情节发展,串场人在剧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在苏轼和王安石对话

过程中适时插入,使剧情过渡自然。②增加戏剧的趣味性,串场人的语言诙谐幽默,如“这

骑着驴唱着曲儿的老头不是别人”“它在尬叫”等,缓解了严肃的氛围。③揭示主题,串场

人对剧情的点评,如“不是被历史记录的,而是被东坡居士的诗词记录的”,引发观众对历史

和文学关系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3分)A、F、G

11.(3分)A

12.(3分)D

13.(8分)(1)凡是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都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沛公怎么能使用它们呢!

(2)以至于完全免除天下的田租而国家也不忧虑贫穷,几百年间使君主和百姓都富裕的策略,

就在这里确定了。

14.(3分)君王不应将财富视为私有,不应为了保全自己的财富而对百姓索取无度,而应

将财富用于百姓,这样才能使国家延续、百姓富足,如周王室赏赐时尽快散财,使国家延续

三十代。

15.(3分)A

16.(6分)本诗“江风吹水雪崩腾”,将风吹江水的汹涌澎湃之势比作雪浪崩腾,生动形象

地展现出江水在江风的吹拂下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烘托出诗人内

心的不平静。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雪”来比喻浪花,突出了赤壁

古战场的雄伟壮阔,表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也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英雄人

物的追思。

17.(6分)(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示例:烟笼寒水

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2分)A.和谐共生;B.博大精深

19.(4分)句①中“造形”应改为“造型”,“拼和”应改为“拼合”;句②中“渲染”与“佳节”搭

配不当,可将“佳节”改为“氛围”。

20.(4分)(甲)“巳”在甲骨文中的写法;(乙)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21.(6分)相同点:都有“和着”“伴随着”的意思。不同点:文中“再对称反转拼合”的“合”

强调的是两个“巳”字在形态上相互拼接、组合;《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同着”侧重于伴随

的状态,是一种情感和动作上的伴随。

22.(4分)鲁侍萍利用“萍”和“凭”的谐音,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她差

点脱口而出对周萍的亲昵称呼“萍儿”,但又突然意识到眼前的周萍已成为自己的对立面,于

是借助谐音,以“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来质问周萍,既避免了直接暴露自己的身份,又表达了

内心的愤怒和对周萍的谴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