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第五章 中国古代建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概述
熟悉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著名建筑遗存。
朝代 发展阶段6个时期 著名建筑遗存 原始社会 形成时期 秦汉时期,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建筑已基本形成【判断】 魏晋南北朝 发展时期 佛教建筑兴盛,建造有许多自然山水式园林,显示了木结构和砖石结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隋唐 成熟时期 建有世界最早的券拱大石桥安济桥(赵州桥) 宋朝 大转变时期 太原晋祠圣母殿、泉州清净寺、正定隆兴四、宁波保国寺 元代 进一步发展时期 北京妙应寺白塔,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 明清 顶峰时期 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以及其具体表现。(结面造色雕配)
我国古建筑单体外形的特点:“高基座、木构架、大屋顶”,木构架是决定建筑单体结构的核心
特点:6点 具体表现 1、梁柱式的弹性木结构体系 1、木构架结构的方式:3种【作用】
(1)抬梁式,也称叠梁式,为皇家建筑群所选用(我国木构架建筑的代表)
(2)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
(3)井干式:结构较原始、简单,现已很少使用 2、基本木构件及其功能:主要木构件有柱、梁、檩、枋、椽(chuan)和斗拱等【填图】
(柱:直接支撑梁架 椽:构成木质屋顶,承接覆盖其上方的屋面)
梁:是古建筑上架构件中最重要的承重构件,它承担上构架件及屋面的全部重量【判断】
檩:由檩连接的两组木构架构成的空间称“间”,是建筑单体空间的基本单元。“间”也是描述建筑单体规模的量词,即四柱为一间
枋:枋不具主要承重作用,但在辅助梁架组成整体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是檐下彩绘的重要部位
斗拱:特有的结构小型部件,方形木块为斗,弓形木块为拱,向斜下方延伸的称昂,向斜上方抹去的叫蚂蚱头。功能如下:支撑、保护屋内、装饰作用、等级标志、抗震【简答】
(1)扩大立柱支撑面,承接梁头和枋头(2)支撑屋檐重量和挑起屋檐高度,增加入室阳光及防止雨水浸泡屋身,一般屋顶出檐深度愈大,斗拱层数愈多(3)增加檐下结构的装饰作用(4)斗拱也是等级标志,只限于在宫殿、寺庙及其他高级建筑上使用,斗拱愈多等级愈高(5)抗震作用 3、木构架建筑结构的优势与劣势【简答】
优点:(1)承重与维护结构分工明确,“墙倒屋不塌”形象的表达了他的这一特点(2)有利于防震和抗震,木材有弹性(3)取材方便,施工快捷 缺点:怕火、怕潮湿、易腐蚀 2、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 大都采用均衡对称方式,居民及风景园林则采用“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庭院布局模式:三合院和四合院,主体建筑长辈居住,东西两侧建筑子女居住,南房为仆人或客人居住,布局和使用方式体现长幼尊卑,并有安全和防风沙功能 3、优美的艺术造型 多样的屋顶造型,屋顶造型为最 还有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俗称五脊顶,分单檐和重檐,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俗称九脊顶。也分单檐和重檐,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基座:【多选】主要由台基、踏道、栏杆和铺地组成
台基分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类,凡是轴线上的高等级建筑,基座都采用须弥座 4、绚丽而又淡雅的色彩 1、色彩:春秋时代红、黄两色已确定为宫廷建筑专用色 2、彩绘:殿式彩绘是元代以后皇家专用彩绘,主要有金、蓝、绿等色,分两类
(1)和玺彩画:绘以龙凤为主题的图案,线条用沥粉贴金,以青绿红做底色,衬托金色图案,
常分金龙和玺、龙凤和玺和龙草和玺(按序)
(2)旋子彩画:等级次于和玺彩画,多用于官衙和庙宇的主殿、坛庙配殿和牌楼等处。主要特点是画有旋涡状几何图形,称旋子或旋花
(3)苏式彩画:源于苏州,故名。由图案和写生画两部分组成,常用于园林建筑或住宅。包袱的围线称为包袱线,层层退晕,内层线称烟云,外层线称托子。 5、丰富多彩的雕塑装饰 以木雕、砖雕、石雕为主,我国雕刻多为浮雕和镂空雕【多选、判断】
1、木雕:战国时代已经被采用
2、砖雕:最迟在汉代已经出现,清代进一步完善技术,逐渐形成南北两派风格,北方以山西为主,南方以苏州和徽州为主
3、琉璃塑:明清形成固定的造型组合 6、建筑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与协调 “天人合一”的最佳环境空间
第二节 城市建设
熟悉中国城市建设的各类基本模式以及典型代表的名称。
(一)方正型城市模式:形成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模式,即方正、整齐、左右对称,井然有序的棋盘式结构。
(二)自然型城市模式:如南宋杭州、明朝南京等,为封闭式自然型城市模式。
(三)西方开放型城市模式:西方中心放射式开放型的城市布局模式,如上海、哈尔滨等,形成中心放射网格式格局,如北京
掌握中国城市类型及其典型代表名称与简介。
类型 代表 简介 1、古代都城
中国七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