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结构思路+课件.pptx
散文一轮复习——
理清结构思路;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理清散文的结构思路,发现作者独到的构思之美。;任务一:阅读《荷塘月色》和《故都的秋》,完成下列要求:(10分钟)
一、《荷塘月色》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以行踪与情感为线索
;二、请梳理《故都的秋》一文的行文思路后回答:
1、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2.文章在描绘了五幅秋色图后有一大段议论(第12段),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故都的秋;1、本文是写故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
第2段和第13段。
江南之秋只能感到一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突出北国之秋的秋味更浓
在结构安排上一前一后,形成了前后呼应;2.文章在描绘了五幅秋色图后有一大段议论(第12段),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不是画蛇添足
②从内容上看,作者借助议论,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自然气息外又增添了文化气息,更能显示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眷恋,深化了主旨。
③从行文章法看,纵横议论,有起伏跌宕的效果,显示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和开阔思路。;归纳1:如何分析整体行文思路
;归纳2:如何分析文章的线索及其作用
;归纳3:如何分析句段作用
;任务二: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15分钟)
(2019上海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沙中的弱水河》;★8.有人认为第⑨段画线部分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案示例一:第⑨画线句部分通过对白杨树富有象征意味的描写,表达了生命既要相互支撑又要有个性的体悟,承接上一段“我”对单调生活不满的感受,与下文的对生命的感受也有内在联系,我觉得不必删去。
答案示例二:第⑨画线句部分通过对白杨树富有象征意味的描写,表达了集体由个体组成、个体要有自己个性的体悟,与下文所给的弱水河带给“我”生生不息的生命感受有一定隔阂,后文仍然继续写“我”骑单车出来见到的景色,这部分文字放在这里显得突兀,我觉得可以删去。
;
9.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3段画线部分。(3分)
画线部分将沙砾比作皮肤,将流沙比作皱纹,将风暴比作张开喉咙向上天发出的嘶吼,喻体选择贴切新颖又有视觉冲击力,与戈壁严酷(或强悍/充满自然的伟力)的环境特点相契合,也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悲怆的情感。;
★10.第⑧段在全文的构思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全文围绕沙漠、弱水河、绿洲进行构思,第⑧段承接上文对弱水河的描写、思考及“我”的生活状态,转入“我”走入草滩、戈壁、沙漠的所见所思,将前五段中的生命思考以“我”的体验加以具体化和深化。第⑧段是从对沙漠、弱水河、绿洲的描写和思考,转入“我”的感悟思考的关键节点,在全文构思上有重要作用。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本文赞美了艰难无奈中坚持抗争、生生不息的生命,对我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很有启示作用。在生活的困境中,我们应当汲取力量、坚忍不拔,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任务三:直击高考
(2020新高考全国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建水记》;4.D
作者对临安饭店吃饭场景的生动描绘,意在摹写饭店的顾客盈门和食物美味,人人吃得酣畅淋漓、逍遥尽兴来表现市井的“烟火气”和幸福生活,而非“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故选项错误。;5.A
“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错误,文章中,一句“看哪”,作者引领我们远观城楼,走入城内,走过大街,穿过小巷,跨过门槛,走进老宅,作者亲历建水城热情洋溢的市井生活,且有时还有“不免精神为之一振,先去买几个来解渴”的亲身体验。同时,作者在铺叙中还常常变换成步行者、归家者的角度叙述,叙述角度多样。;★6.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
②写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水古城的城市品格。;★7.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商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
②文章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2021全国卷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忆里的光》;1.C
C项,“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错误,“有意”应该是“自然”;“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表述也不当,从最后一段“在锻钢打铁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