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课件:原创7-《包身工》上课.pptx
;……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更使我们这批知识分子感到“灵魂的震动”。我也看过不少描写女工生活的文艺作品,在日本的时候,我也看到过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一致认为生活水平最低、劳动条件最坏的日本纺织女工的生活,可是拿日本女工来和包身工一比,那就是天堂和地狱了。这时候我才知道,在20世纪的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原来还公然保存着奴隶制度。我感到愤怒,我觉得非把这个人间地狱揭发出来不可……
这个地方既没有所谓国家主权、政府法律,更谈不上生活保障和人身自由。
——《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夏衍
(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
本名沈乃熙,字端轩、端先,浙江杭州人
中国剧作家、电影作家、理论家、翻译家、新闻工作者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政论文;;;;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辑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晚上一天的做工时间里。;包身工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人物的群体描写;;;;;;;(1)芦柴棒;①为什么叫她芦柴棒?
②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动词有哪几个?
③描写“芦柴棒”的动词是哪一个??;;;讨论:;(42-47段);;深入了解包身工制度
快速浏览课文8—10段、15—22段、34段、48、49段,思考以下问题。
1.“包身工”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
2.为什么要雇佣“包身工”?
3.“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
4.“包身工制度”是怎么样的一种制度?;1.“包身工”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8—10段)
;【包身契(样例)】
立自愿书人×××,情由家中困难,今将小女×××自愿包与招工员×××名下带到上海纱厂工作。凭中言明,包得大洋三十元整,以三年满期,此款按每年三月间付洋十元。???进厂之后,听凭招工员教训,不得有违。倘有走失拐带,天年不测,均归出笔人承认,与招工员无涉,如有头痛伤风,归招工员负责。三年期内,该女工添补衣服,归招工员承认。倘有停工,如数照补。期限×年×月×日满工,满工后,当报招工员数月。恐后无凭,立此承认。
注:招工员,即《包身工》中的“带工”老板,也叫“包老板”或“包工头”。;2.这些东洋厂为什么会雇佣包身工?(15—22段)
;3.“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第11段、34段)
;;第一笔账:以“芦柴棒”为例,带工老板是如何压榨包身工的?;一块大洋的购买力;第二笔账:东洋厂飞跃的庞大;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
选择典型人物。选择了“芦柴棒”重点刻画,并贯穿全文。读者从“芦柴棒”瘦小的身躯上看到的是每一个包身工的可怜形象。
选择典型细节。刻画出了包身工们起床时的场面、早晨吃粥的情景,把包身工悲惨的生活揭示得入木三分。
选择典型场面。如文章开始,作者简明地指出了时间、地点之后,就描写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在大声地呼喊,接下去就写了在“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这个环境中,包身工们的各种活动,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当地的情景。
选择典型数据。在说明包身工居住条件的恶劣,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速扩大的情况,工人中包身工惊人的比例等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有力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具有雄辩的力量。;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
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运用塑造人物形象、细节描写、营造氛围等艺术手法,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在叙述的关节处常常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1.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
2.像鸽笼一般地分得均匀。
3.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贼。
4.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
5.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引号”的各种主要用法本文都有出现,归纳如下:;这篇报告文学,时隔久远,但至今重读,仍震撼人心。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报道的事实呢,还是因为作者对事实的出色报道?;;;“我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在这些手脚并用、头发长得像野人一样的孩子中间,有的已经整整和外界隔绝了七